在西岭雪山之下,神秘的北纬30度,有一个远近闻名的长寿村叫做夬石村,沿着东廊山和西廊山的有两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奔流不息,行成很多壮观的瀑布景观,一大片茂密的原始森林,里面隐藏着多少神奇的故事。
李家世代生活在西廊山半山,先祖以厨艺谋生,养活三儿一女,其中幺儿子李沐扬所生独子李麒麟年方十六岁,生得眉清目秀,从小爱钻研厨艺,做得一手好菜,特别是做的鱼味道特别鲜美,远近闻名。
李麒麟从小学习一直不上不下,父母因为在悦来镇上经营建材生意,对他疏于管教,初中班主任谭老师与其父李沐扬是至交好友,经常到家辅导他功课,奈何小麒麟心思不在学习上,初中毕业成绩不理想,未能考上重点高中,最后不顾家人的反对,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厨师专业的职高就读。
李麒麟从初中毕业,选择读厨师专业职高,李麒麟的大伯李沐云,二伯李沐飞,三姨李沐芝等一帮亲戚,都觉得他读职高没有出息,免不了在他耳边数落几句,让得李麒麟心情在这个假期怎么也美丽不起来。
辛丑年的农历六月十二,彭祖生日。
李麒麟这一天早早就起床,按照村里的旧俗,彭祖生日要到夬石堂去祭拜彭祖。
夬石村以坛山子为中心,形成约5.6平方公里的盆地。盆地内春天菜花嘹眼,秋季稻谷飘香,民居四聚四散,人人荡漾着幸福的笑脸。夬石堂处于夬石村的东北角,她背靠三山作为屏障,后有晒经山,左有龚家山,右有陈家山。山势高峻,林丰草茂,花香鸟鸣,溪流潺潺,极为幽静,前临盆地,视野开阔。从东西两廊而来的两条河流,在夬石堂前汇成一股,逶迤而去,河水清澈,常年不息。周围山上种有红梅、李子、桃子等果树,可在深山里摘摘野果,在溪流边钓钓山鱼,享受久违的大自然。
夬石原为寺庙夬石堂的一块镇寺之宝,极具奇特。
相传唐朝有一位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老学究,他在宫里教授太子读书多年,太子继位后,老学究一方面闲得无聊,另一方面,他深知宫廷人事复杂,不是久留之地,因此,他向皇上奏请辞职,出家修行。皇上批准后,念其师生之情,把一块贡品——夬石砚转赠与他。这块砚台三只象腿脚,六斤四两重(古称十六两为一斤),即一百两。老学究带着夬石云游全国,在双廊的合水处发现此处仙境,遂在此修建寺庙,并以“夬石”作为镇寺之宝,名曰“夬石堂”,老学究亦在此出家,成为夬石堂的第一任主持。夬石堂重建于民国三十八年,为时任国民党二十四军师长冷寅东(悦来镇人)出资重建,现大殿横梁上有文墨为证。
据传夬石堂曾有四宝:彭祖神像、夬石、经书、避尘珠。彭祖神像是由一整块巨石雕刻而成,高约一丈,具体年代已经无法考证,相传在夬石堂兴建之前就已经存在。夬石乃一石砚也,传当年寺内只存砚、笔、纸,不备墨锭,无需加水,只需向墨池呵气,砚内自有墨汁,僧人便可书写了。经书为一高僧咬破自己手指潜心数载滴血写就的《大诚经书》,历经百年未见虫眼,非常神奇。宣统元年,天降暴雨,寺庙犯洪水,水深数尺,唯有存放经书、夬石的僧房不进水。寺中为防夬石被盗,仿制一假石,将真石藏匿,平时只将假石示人。可惜经书、夬石现已无踪迹,去向不明。奇怪的是,大殿屋壁、殿顶经年不需打扫,干净无尘,难道少得了避尘珠?
又传夬
(本章未完,请翻页)
石堂别称小雷音寺、小西天。何谓小雷音寺、小西天?传当年唐僧师徒在此遇到假弥勒,经历了一番磨难。夬石堂后面高山称晒经山,唐僧师徒取经回转路过此地,经书跌落至西廊河中,拿至夬石堂山上凉晒,故称晒经山,为唐僧师徒又历一难。
李麒麟一大早赶到夬石堂,早有附近的村民和周边的善男信女已经到了,随着人群进入夬石堂中,拿出准备好的供品放到彭祖神像前,诚心跪拜,求彭祖保佑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正在大家都在祭拜彭祖之时,地面突然剧烈震动起来,房顶的瓦片也纷纷震落到地上,摔得粉碎。这时彭祖石像也被地震影响,开始轻微的晃动起来,摇动的幅度越来越大。在彭祖石像前有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头上扎着两个可爱的冲天小辫,身着卡通套装,粉嘟嘟的脸蛋被吓得卡白,哭喊着不敢乱动。眼看着彭祖石像就要砸到小女孩头上,站在旁边的李麒麟看到,急忙一闪身过去,把女孩推了开去,自己却被彭祖石像砸中晕了过去……
等李麒麟醒来,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李麒麟的父亲李沐扬,母亲周晓兰,正焦急万分的坐在病床前,注视着自己的儿子。
刚刚醒来的李麒麟,感觉头痛欲裂,仿佛有很多东西强行灌入大脑。过了好一会儿,才感觉头脑清醒一点,慢慢睁开了眼睛。大家都没有注意,在李瑞麟睁开眼睛的一瞬间,一道非常隐晦的光芒从眼中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