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调平和的道出此语,见刘邦眉头稍一皱,赵尧又赶忙一躬身。
“陛下,今陈豨乱起不久,又凛冬将至;陛下御驾亲征,以平陈豨之乱,恐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皆正观望于代、赵。”
“值此之时,若陛下遣王将军往梁地,欲以‘谋逆’加罪于彭越之身,只恐淮南王英布,便或狗急跳墙!”
“若果真如此,便是陈豨乱于代、赵,英布乱起淮南,陛下南北不得两顾,再加以陈豨黔驴技穷之时,亦或当效韩王信故事,引匈奴胡骑入关······”
说到这里,赵尧话头悄然一滞,望向刘邦的目光中,也稍带上了些许深意。
“陛下,临大战而分兵,可乃兵家之大忌啊?”
听闻赵尧这番分析,帐内众人心中,不由稍一诧异。
——幸妄之臣,竟也能有如此见解?
众人思虑之际,刘邦也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旋即略带深意的笑着,侧头望向身旁的赵尧
“彭越之事,莫非御史大夫另有高见?”
就见赵尧腼腆一笑,便道:“不敢称高见,只些许愚见,以供陛下斟酌······”
稍客套一番,赵尧便侧过身,对帐内众人一拜,旋即将自己的想法尽数道来。
“今陈豨为乱于代、赵,陛下虽兴燕、齐、荆、楚,合关中兵伐之,然若陈豨引匈奴胡骑为援,平乱一事,便恐非三五月之功。”
“既如此,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二者,便当先稳其心;待陈豨乱平,再做打算。”
说着,赵尧不由回过身,对刘邦又是一拜。
“陛下方才言,以卫将军王恬启为廷尉,以查彭越谋逆一事,然若如此,恐彭越纵本无反意,亦当无奈兴兵。”
“臣意,陛下可暂安彭越之事,专注陈豨乱平一事;待乱平,再以‘酬平乱之功’为名,迁卫将军为梁国相。”
“卫将军因功为梁相,彭越便当无有防备;而卫将军迁以为梁相,自可暗集彭越之罪状,亦可凭梁相之名,剥离彭越之兵马。”
“如此,待卫将军筹足彭越之罪证,又尽掌梁国之兵马,陛下再欲降罪于彭越,便不过诏书一纸、廷尉狱卒三二人之事······”
言罢,赵尧又是深深一拱手,旋即退回刘邦身侧,重新恢复到先前那副‘陛下亲卫’的模样。
细细品味着赵尧这一番话语,殿内众人心中,竟史无前例的对赵尧这个‘幸妄之臣’,涌上些许正视。
撇开资历、功勋等方面不谈,光是在彭越一事上所展现出来的谋略,御史大夫赵尧,便绝不逊色于曲逆侯陈平!
听听赵尧说了些什么?
——如果直接派人去抓,彭越会狗急跳墙,就算本来没打算反,为了活命,也只能反了!
那怎么办呢?
以‘因功升官’为名,将卫将军王恬启任命为梁国相,一边搜集(编造)彭越谋逆的罪证,一边名正言顺的剥夺彭越手上的兵权!
等彭越谋逆的罪证搜集(编造)完备,梁国兵权也都被梁相王恬启掌控,到那时再整治彭越,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
“赵尧此人······”
“往后,当离远些!”
“也绝不能得罪!”
如是想着,众人不由纷纷撇了赵尧一眼,旋即悄然低下头。
直到这一刻,殿内这数十位功勋卓著,在汉祚鼎立过程中立下不菲功劳的开国元勋们,才终于回过未来。
——御史大夫赵尧,绝对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