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养在深宫之中的皇帝,才符合全天下所有文臣,儒生的利益。
至于嘴上喊得治国平天下,可前提也要做好修身齐家吧。
所以在齐家没做好之前,治国就得先等一等。
袁可立在发愣,历史上这么暴脾气的皇帝可是不多,只有高弘图有些无语。
仔细的想一想,似乎乱起来了,更利于崇祯掌控整个大明。
“当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山东。
齐鲁之地。
首先将齐、鲁联系起来的是孔子。
他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过了不久,他又说:“齐、鲁之故,吾子何不闻焉。”(《左传·定公十年》又进一步强调了两国文化的内在联系。
所以此地也是孔孟之学盛行的地方。
孟子已经悄悄的沉寂了下去(被朱元璋给干下去的),孔子还在接受者四方学子的供奉。
而孔家作为孔子的后代,自然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
而这种优越感不是来自学问,更不是做出了什么对每一朝,每一代的国家巨大的功绩。
而是其本身的的那种血统在作祟。
都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可孔家已经延绵了不知多少代,这就说明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不是孟子说谎了。
就是孔家这种世家,真的是整个天下所有人的需要。
还是不可或缺的那种。
更是超出了许多顶级世家的那种潜力。
而这种连皇帝都惧怕的影响力,居然没有一个皇帝想着如何去蒂,不但没有加以限制,而是在继续的累加尊荣。
也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做皇帝的可以忌惮领兵的大将,也可以揣测那些手握大权的重臣。
偏偏就放过了从来都没有低调过的孔家。
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
毕竟领兵的大将保护了国家,手握兵权的大臣们治理了国家,凭什么一个没有任何付出的孔家就让自己可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呢?
孔府。
雕栏玉彻依旧在。
大明的变化似乎从来都影响不到这里。
孔胤植还是像往常一样的出门溜达,身后跟着的家丁,拿着棍棒,不像是护卫,更像是山贼一般的簇拥着他。
“老爷,开春咱们是不是把所有的地都种上棉花,最近的棉花价格一路走高,利润很大啊。”
管家不但管理者孔家的产业,还要分析者物价的流动,身兼数职,算是孔府最有权势的人之一。
“不用,粮食还是要种,棉花可填补不饱肚子。”
孔胤植喜欢银子,更加喜欢突地和产业,现在孔家的大部分土地都是收购的贫农手上的。
经过了不知道多少代人的摸索。
知道一件事情最重要,那就是时刻都要想着留够口粮田。
本来眼看着大明的江山摇摇欲坠的快不行了,只要陕西一带的起义如燎原之火一般的席卷开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