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韦固好奇曰:“老伯在看什么书?”,老人回曰:“天下婚姻之书。”老人又曰:“无论男女双方是仇人或距离遥远,只要红绳系脚上,一定会结成夫妻。”韦固存疑,随老人到了米市,见一盲妇怀抱着一个小女孩走来,老人曰:“此盲妇抱的小女是你将来之妻。”,韦固生急,命家奴杀小女孩。须臾间十四个春秋已过,韦固即将洞房花烛。对方耐相州刺史王泰之掌上明珠,只眉间有一道疤痕。韦固觉奇,问其来由,岳父气愤言道:“十四年前宋城,一天保母抱着小女从米市走过,有一个狂徒刺了一刀,”,韦固惊骇,十四年前记忆苏醒。不久此事传满宋城,为纪念月下老人出现,将南店改为“订婚店”。月下老人成为媒人代用词。
卷之272翁仲二神
翁仲二神,阮姓,名安南答,号翁仲,越族人,宫门外守护神。道教之俗神。
翁仲原为秦始皇大将,身长一丈三尺,力大勇猛异于常人,秦始皇令其守临洮,威震匈奴。翁仲死后,秦始皇感念翁仲为统一六国立下之功绩,将其铸为铜像立于咸阳城司马门外,称之为“金狄”。匈奴人来咸阳,远见铜像,以为阮翁仲在世,不敢靠近。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云:“各重千石,坐高二丈,号曰翁仲。”因其生前勇猛过人,死后尊之为神,故有将翁仲肖像佩戴于身,以求驱魔镇邪。
翁仲,原为匈奴之祭天神像,秦汉时期汉引入中国,做作宫殿装饰物。初为铜制,曰“金人”、“铜人”、“金狄”、“长狄”、“遐狄”,后专指陵墓前及神道两侧文武官员石像。
翁仲路乃紫金山通往明孝陵必经之路。翁仲路位于今南京市东郊紫金山(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在其石像路之尽头,路旁两侧,松柏掩映,翁仲肃立,有翁仲石像八尊,通高3.18米以上,相对而立。两对身披甲胄、手持金盾的武将;两对为头戴朝冠,手持朝笏的文臣。此因翁仲神威之力,故后人多其石像守护坟墓。
卷之273天聋地哑
天聋地哑,民间信仰之梓潼帝君陪侍神童。天聋、地哑,主神文昌帝君两侧侍立两童子,一掌文人录运薄册,一持文昌大印。文昌帝君为何选择聋、哑二侍童,其用心良苦,能知者不能言,能言者不能知。文昌帝君掌管文章科举,富贵贫贱,保天机不漏,十分重要。
天聋、地哑源原始社会农耕民族信仰中天父、地母。地母比天父早出。大地负载万物,生育万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生活、繁衍的根本。大地赋予人类生存最基本生存资料,人类能够得以自给自足,大地载万物,孕育万物,故远古先民特别崇拜大地。
古人以天为阳,地为阴,阴阳相配化生万物。天父与地母结为配偶,天覆于地,向地下雨,致使地母受孕而滋生万物。人们称天父、地母为天聋、地哑。《历代神仙通鉴》卷一一云:“(梓潼真君)道号六阳,每出驾白骡,随二童,曰天聋、地哑。真君为文章之司命,贵贱所系,故用聋、哑于侧,使其知者不能言,
(本章未完,请翻页)
,言者不能知,天机弗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