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254幼科鼻祖钱乙
钱乙(约公元1032--1113年),字仲阳,北宋末年东平郡(今山东郓城县)人,宋代著名儿科医学家,道教尊为医学之神。
钱乙之父钱颖精于医道,但嗜酒喜游,游东海而未归。三岁的钱乙母以早亡,父不归,姑母接回养,姑父也是一位名医,教导钱乙学习医术,钱乙精勤研读《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等典籍,尤为《神农本草经》。受《颅囟经》“小儿纯阳”启示,治学儿科,在理论与实践之基础上创造出在“五脏辨证”法。钱乙认为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易虚易产,易寒易热。故在诊断方面,主张从面部和眼部诊察小儿的五脏疾病,创建了“面上证”与“目内证”两种特殊的中医学观察理论。钱乙曾曰:“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保养养生课题提到日程,认为小儿脏腑娇嫩,消化吸收功能未健全,七分饱为宜。钱乙一生著作多以遗失,现仅存《伤寒论发微》五卷,《婴孺论》百篇,《钱氏小儿方》八卷,《小儿药证直诀》三卷。一代儿科鼻祖于公元1113年卒,享年82岁。
卷之255城隍
城隍,又称水庸神,道教中守护城池之神。
城隍,本指护城河,起源于古代水(隍)庸(城)之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无水之护城壕。城墙古人保护城内百姓安全极其重要之措施,故称墙越建越高、越厚,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相继配套完善。
城隍乃冥界一地方,人死后由城隍审查人生前之善恶,福寿,再由城隍抉择发配还是轮回,地方“长官”权力也不可小觑。城隍信仰始于周代,汉代刘邦追封纪信为城隍神,三国吴建有芜湖城隍庙,南北朝大兴此道,唐朝时城隍信仰已达到普遍,杜甫、韩愈、张九龄、杜牧、李商隐等文人雅士人都有祭祀城隍之诗文,宋代列为国家祀法典,元代封之为佑圣王,明初封天下城隍“王、公、侯、伯”诸神四等爵位。古人认为,世间一切都有神在监察,城市百姓的安全与否与城隍之庇祐程度有关,故祭祀城隍神由此而生。
卷之255土地神
土地神,又称社神、土地,土地公、土地爷,掌相一方较小,具有局限性土地之神,道教神系中地位较低之神,属地府派出之行政神。掌乡里死者户籍,《左传通俗篇》云:“凡有社里,必有土地神,土地神为守护社里之主,谓之上公。”
传说土地神乃周朝官吏张福德,朝廷总税官,为官廉正,勤政爱民。一说是汉代秣陵(今南京)的蒋子文。《搜神记》卷五曰:“蒋子文者……汉末为秫陵尉,逐贼到钟山下,贼击伤额,因解缓缚之,有顷刻死。”土地神乃属是最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