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宋钦宗于绍兴三十一年去世之后,宋高宗才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
当然,宋钦宗若是真的回来,宋高宗也不是必须退位。
宋高宗恨的是岳飞“不专于己”,不为己用,身为南宋朝廷的臣子,却不为高宗考虑,而想着迎回宋徽宗和宋钦宗。
然而,岳飞一心想要恢复北宋的版图,迎回宋徽宗和宋钦宗,只是为了一雪靖康之耻,可惜,岳飞作为一个武将,在南宋朝廷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不能很好的处理自己与高宗的关系,犯了高宗的忌讳。
第三,岳飞身为武将,过问皇位继承问题,这也是宋高宗所不能容忍的。
宋钦宗被金朝俘虏之后,金朝很想立钦宗的儿子为太子,建立一个傀儡政权,岳飞为了安定民心,防止金人的阴谋得逞,劝宋高宗早日解决继承人的问题,“正皇子之名”,宋高宗听到岳飞的话之后,非常的不高兴,对岳飞说“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
此外,宋高宗并不想恢复中原,他只想做南宋王朝的开国之君,无意于恢复北宋时期的版图,宋高宗之所以对北伐事业持消极态度。
一是因为北伐很难成功,因为在南宋以前,华夏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北方的经济实力要强于南方,打仗打的是粮草,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庞大的人口数量作为支撑,北伐难以成功。
二是因为北宋的版图一旦恢复,宋高宗必然要面临着迎回宋徽宗和宋钦宗的问题,而当宋钦宗去世之后,高宗没有了后顾之忧,就立刻传位于孝宗,宋孝宗一即位,就开始对金朝采取强硬态度,积极准备北伐。
宋孝宗为岳飞平反,以及积极北伐中原,这些事情,身为太上皇的宋高宗不可能不知道,岳飞是在不合适的时候向高宗提出了不适宜的政策,在非常时刻掌握了南宋朝廷的部分军权,才酿成了其一生的悲剧。
还有就是宋朝建朝之后的政治格局,一直就是文强武弱,用文人控制武将,这是宋朝能够稳固皇权的原因。
但是在南宋初年,为了应对北方的威胁及各地的农民起义,权利架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武将在朝堂之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激起了文官集团的集体反抗。
文官集团期望尽快结束战争,以此来扼制武将权利和资本。
所以出现了武将主战,文臣主和的局面。
而随着北方局势逐渐的稳定,文臣的反抗力量得到极大释放,内斗也就变得越加尖锐,而这就是岳飞被冤死的直接原因。
当然,作为帝王的赵构,在面对这种理念的选择之时,也没得选择,如果选择支持武将,那么势必会出现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武将占据主导,势必冲击文官集团的利益。
而赵构之所以能够登上帝位,靠的不是武将,而是文官系统,打击文官不就是打击自己吗
所以他没得选择,只有坚定的选择站在了文官一方。
无论从稳固朝政,安抚文臣,还是为了达成交易,岳飞是他必须要除掉的对象,所以这才是根本性的原因。
客观而言,赵构是不是昏君先不提,这个得划分三个阶段来看。
而且,赵构有着极高的管理能力,具备帝王应有的政治素养。
在其接受了金国的条件之后,岳飞的死亡就已经被“定案”,但是在宋朝无故斩杀大臣,这是一种忌讳,也是不被民众接受的事情。
所以,赵构需要有个人来协助他完成这个任务,而文官集团作为武将集团的对立团体,非常符合。
而文官中的秦桧与岳飞更是存在着巨大的冲突,所以他选择了秦桧。
对于这一点,赵构其实看得非常清楚,在他看来,秦桧具备三大优点。
首先,秦桧是金国的代言人,这是天然的优势,“背锅”最佳的人选。
其次,秦桧有着强烈的个人动机和意愿。
岳飞反对议和,并且将矛头直接指向了秦桧,这让他们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张。
所以,秦桧为了报复岳飞,抓到时机,必会愿意置岳飞于死地。
最后,秦桧是文官集团的领军人物,与岳飞为主的武将之间不可调和。
岳飞作为武将集团重要的代表人物,在战争年代,权利得到了极大的扩张,这严重威胁到了文官集团,并且已经出现了干预政治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