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三十八年,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
“吴起杀三十多人”
“这个事情,朕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
“毕竟那可是三十多个人啊,吴起一个人,真能杀掉这么多人”
对此事,李世民也是产生了非常之大的怀疑。
毕竟三十人可不是什么小数字。
一人对抗三十多人。
这种难度,可不小。
“不管是真是假,吴起此人的厉害都是不用多说的。”
在春秋战国几百多年的历史长河里,涌现出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带兵将领,但像吴起那样通过用心带兵的却没有几个。
吴起打仗有什么特点
一是树立必胜的信心。
吴起获得魏文侯重用以后,他积极改革魏军兵种,创建魏武卒,并在实战中得到很好的检验。
在吴起执掌魏国兵权后,魏国跟秦国为了河西战略要地进行了拉锯式的争夺,最终魏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这时的魏文侯眼光独到,视野开阔,看到河西紧扼秦国东出咽喉,于是就在河西建立了河西郡,并让还没建立大功的吴起执掌河西。
吴起仔细察看地形,感到河西之所以被历代兵家所倚重,源于这一地区背靠黄河,又是一块狭长的险要地带,谁拥有了河西谁就拥有了西出秦巴,东进中原的决定权。
但这个地带却有个不利的地方,那就是攻不容易,守更不容易,因为屯兵困难,后勤补给线长,秦国又挨着河西之地,对魏军防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特别是吴起看到其中有个战略高地的地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每次秦军来犯,必须从高地前经过,吴起就想把这个地方抢到手。
但吴起初掌新军,他和士兵的感情都不很熟悉,发出的号令能不能令行禁止还是个问号,而眼前又面临秦军马上就要进攻,魏军后勤补给跟不上来,就河西郡这点兵力孤军奋战,能不能打得赢都有说法。
沉思良久,吴起决定采取措施把魏军的信心调动起来。
吴起把这种调动积极性的方法叫做“行之以信”。
他先令人在北门放了根车辕,然后发布告示,有谁把车辕挪到南门外,奖励好田好地。
刚开始士兵不为所动,以为吴起这是忽悠人的,可是当有人把车辕挪走后,吴起真的奖赐了田地,士兵们这才相信吴起讲信誉。
看到有人心动了,吴起再次在东门外放了块大赤石,如果有人挪到西门外,将跟上次一样赏赐好田好地。
这次士兵们争先恐后地来抢夺。
见时机成熟,吴起这才下达攻击令,同时发布告示说,明天攻打河西战略制高点,谁率先攻上高地,就晋升他官职并奖励好田好地。
第二天,魏军一拥而上,迅速占领了高地。
吴起这种实打实的树立信心办法,比空口说教效果明显得多,对后世带兵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是创建杀敌立功的荣誉感。
在吴起对魏军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有一个基本的思路就是奖励军功制度。
这是世界军事家们普通使用的,百试百灵的有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