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军在此战之中,也付出了很多。
整个大凉后方数百座军用工坊接近半年的“生产能量”,就这次攻城战全部被消耗一空。
最后.进行清点的时候,很多大凉军的将领都感觉发蒙。
那是多少财富啊!
作为对比,极为显眼的是,大凉军花费的时间极短,伤亡的将士数量也比较“低”。
当然了,这个“低”并不是绝对值。
不论是强冲过城墙破口,还是巷战前期,最后在皇宫内的撕杀,都造成了一定的伤亡。
但是,与他们预计中的伤亡数量相比,真的低了许多。
对于项阳来说,这样的数字才是正常的,武器的改进,更新换代,都是为了让武器来加快战争效率,减少己方士兵伤亡。
但是,在大凉王朝的时代,这却非常违和。
说到底,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心目中,甚至包括大凉军基层官兵自己的心目中,士兵的性格其实是比不过这么多物资的。
在任何时代,人命的“价格”都是由当时的生产能力决定的。
不是说他们就天生命“贱”,而是这时代一个成年人的生产力,只能勉强养活得了两个半人而已,自然不会被看得太重。
把这些大凉士兵与武器装备作比较似乎有些不够直接,但是,只要把这些武器装备换成等价的黄金白银,就更能直观地作出对比了。
所以,许多的大凉士卒甚至产生了“受宠若惊”的感觉,在他们的心里,陛下真是天下间最好的统帅了,换成别的军队,哪怕他们也拥有同等的资源,也绝对不会采用这样的打法吧?
很多将领,肯定宁愿拿人命来堆!
项阳自然能感受到手下的崇敬与赞扬,不过他的心情却是复杂的。
他其实心里明白,在“古时”不可能让人命的价值跟现代社会一个样,不过看到连手下士卒本人都看轻自己的性命价值,让他觉得必须要改变这种情况。
项阳直接下令,调一批刚刚入仕的文官进入军队。
这些文官不但能在闲时给底层将士们上课,提高他们的识字率,教授文化与忠君思想,同时,项阳要让他们为所有将士普及自己的种种思想。
比如说,让这些士卒们更加重视自己的性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性命是何等宝贵!
现在还没有任何官方统计,但是经历波及全国的大叛乱,能在乱世活下来的百姓,绝对十不存一!
而这个时代,一个国家的国力是与人口直接挂钩的!
通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他要慢慢改变将士们的观念,而且将来收复更多的地域,项阳要把重心转到国民教育上,他要亲自设计大凉王朝的教材!
除了圣贤书的道理之外,大凉百姓还要学习更多的知识与道理。
项阳非常理智,哪怕他将来真的带领大凉王朝走上复兴,成一代明君,名垂青史,在国内积累巨大的威望,也不可能瞬间改变所有人的观念。
同时他也必须考虑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