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剥削好莱坞1980 > 第四十五章 直觉的含义

第四十五章 直觉的含义(2 / 3)

“原因有两个,一是拍摄的难度,这样拍需要长时间的排练,而且一个地方处理不好,长镜头就要重拍。成本原因,好莱坞选择了剪辑代替长镜头。”

沃尔特·默齐,继续播放了另一段影片,是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开场片段。

一只类人猿,把一根骨头抛向空中,掉下来的时候变成了一艘长条型的宇宙飞船。

“另一个原因是,剪辑,可以挑战人类想象力的极限,如果我们全部使用希区柯克的方法,那么这样有想象力的叙事,就不能完成。

人类上百万年的进化历史,就在这一抛,一掉下完成了。你不可能找到比库布里克更简单的表现方法。”

“这就是剪辑的意义。”

沃尔特·默齐就像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大师,在电影的剪辑,录音,声音编辑等等方面侃侃而谈。

时而引用贝多芬的交响乐,时而引用莎士比亚的二十四行诗,时而引用东方古老的易经,来解释各种剪辑和声音编辑方法。

罗纳德听得如痴如醉。

比如他说电影,更像古典音乐里的贝多芬。贝多芬的音乐一大特点就是引入了动态范围。可以一下子音乐非常响,一下子又很轻。

就像电影镜头的特写和远景,可以随时切换。这在更古老的巴赫那里,是绝对没有这种上百倍响度的差别对比的。

又比如说,他讲到电影中配乐的使用,不要提前告诉观众剧情的高潮所在。

很多为了省事的剪辑师和声音编辑,碰到吓人的事情,就配一段古怪的音乐。碰到高兴,就来一段欢快的。

但是人物在发现危险之前,你就配上危险的配乐,观众真正看到危险的惊吓之处,就没有这么怕了。因为他们已经被音乐提示:接下来有危险。

在电影“教父”里,经典的麦克·柯里昂刺杀镜头。沃尔特·默齐就一直保持安静,没有配任何背景音乐。

直到刺杀完成之后,才配上歌剧的高潮。这样观众的情绪体验才完整。

“环境音乐是情绪的放大器,而不是发生器。”沃尔特·默齐总结到。

“说到环境音乐,我认为应该把音乐世界化。”

世界化(Worldizing)并不是要选用世界上其他国家音乐的意思,而是说电影里的音乐,应该像我们在真实世界里听到的感觉一样,不要直接使用唱片音轨。

沃尔特·默齐又拿“教父”开场的婚礼戏来举例,因为这部电影大多数人都看过,除了可怜的罗纳德。

“婚礼这场戏,在拍摄的时候,我们在现场放音乐,因此现场收音会录进去噪声,讲话声,风吹过麦克风的声音,还有最重要的,我们是在离演奏录音十几米的地方录音。

人的耳朵非常敏锐,一个音源,放在十几米,几米,或者一百米意外,我们能够很容易的分辨出来。

如果教父婚礼上的音乐,我们直接用唱片音轨合成的话,我们就丢失了大多数真实世界的信息。

因此,我是用现场收音的音轨和唱片音轨同时合成,镜头到了室外,我就放多一点现场音轨,所以你在看这场婚礼戏的时候,会有置身其间的感受。”

怪不得“摇滚高中”的音乐有点怪,没有现场感。

罗纳德暗自想到。自己参与拍摄和后期制作了“摇滚高中”以后,再听沃尔特·默齐的讲座,果然能够提升一些段位。

最新小说: 重启科幻人生,大刘都不敢这么写 要命!疯批宿主把禁欲主神给撩了 被赶出家族后,我嫁给了摄政王 穿梭两界:他只想当个庄园主 鉴宝?这比抢钱的速度还快? 反派:开局黑化主角绝美师姐 逃荒后三岁福宝被团宠了 双穿:玄幻吃苦,都市享福 孤岛情事 代号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