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婶不禁也笑了起来了:“那好,既然是这样,那我就马上再去找一下陈子昌,以帮你抓紧落实吧。”
说完后,王婶便匆匆地离去了。
其实,那王细花为什么还说要再考虑一下呢?那王细花为什么一听到是潘家村后,她的脸上便暗暗地露出了一丝隐隐的笑容呢?
原来呀,这是王细花的缓兵之计,因为王细花在出嫁之前有一个闺密叫王丽珍,王丽珍便是嫁到了潘家村,因此,王细花是想要去找这个闺密,以深入地先了解一下潘耀辉的家境情况。
于是乎,在第二天的早上,王细花很早便带着手信动身去潘家村找王丽珍了。
王细花在到了王丽珍的家里后,便见到了王丽珍及其那只有5岁的儿子潘志光及潘志光的2岁多的童养媳陈慧芳,而王丽珍的老公——潘耀文,他则是去走江湖、去做帮人补锅补煲磨菜刀磨剪刀的手艺生意了,他已外出去了。
在几句简短的寒暄及哄惜孩子后,王细花便迫不及待地向王丽珍讲明了来意,她便在向王丽珍打探起了潘耀辉的家境情况来。
说来也是巧合,这潘耀辉的家就在王丽珍的家后面,仅隔着一条三、四米宽的小巷,王丽珍家的后窗门正正对着潘耀辉家的大门,王丽珍与潘耀辉家那是前后邻居,而且,更加巧合的是,那潘耀文与潘耀辉更是一对死党,两家人都经常在一起玩,那大人小孩几乎都是熟得不得了,两家人的关系那也是非同一般。
此时是闺蜜见闺蜜,那便自然是翻江倒海、掏心窝无话不讲了。
王丽珍便十分热情和客观地向王细花介绍起了潘耀辉的家里情况,在介绍完后,王丽珍又把王细花领到了自家的后窗户边,以让王细花窥探潘耀辉的家里。
这样,王细花从王丽珍这里便证实了那王婶所说的话是基本属实,同时,也让王细花还看到了潘耀辉的家是一座两间一舍的灰土房屋,家境嘛马马虎虎还可以,不是太好也不算太差。
什么是两间一舍的房屋呢?这里就先让我来介绍一下当地人居住的房屋吧。
前面已经介绍过了曾招宝的“上下三”的房屋了,如果“上下三”的房屋若没有下房,大门进去直接就是天井,那这种房屋就叫做是“三间两舍”,两侧的厢房则叫舍房;如果“三间两舍”的房屋若没有左侧或右侧的上房及舍房,那这种房屋就叫做是“两间一舍”;而“两间一舍”的房屋若没有天井及对着天井的上房,那这种房屋就叫做是“一间一舍”。
时年家境中下的当地人的住房基本上就是这四种形式,若再结合房屋所采用的建筑材料,这基本上就可以反映出房屋主人的家境状况了。
当然,当地的少数的大财主、大地主等大户人家,他们的居屋则是“九厅十八井”、或是“驷马拖车”、或是“四点金”、或是“围拢屋”之类的豪宅。
所以,从一个人的居屋情况便大致可以了解其家境情况。
此时,王细花透过窗户还看到了潘耀辉的3岁多的儿子,这小孩健健康康,是挺活泼可爱和逗人喜欢的,王细花也还看到了潘耀辉夫妇,其两个大人面目和善、体格也显得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