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从其父高维诚对明史的专研程度来看,高媛媛出于家学渊源和家庭熏陶,对明十三陵这些历史遗迹感兴趣,也属正常。
而一路上,任平生和高媛媛讨论最多的也是明史,尤其是明末那段惊心动魄、三翻四覆的历史,对于那些曾经叱诧风云的历史人物,崇祯帝,袁崇焕,杨嗣昌,傅宗龙,卢象昇,秦良玉,史可法,张煌言,李定国,吴三桂,洪成畴,李自成,张献忠,多尔衮,李成栋的评价可以看出,高媛媛对明史极为熟悉,熟练程度虽然比高维诚和任平生差点,但在女人中算是很出类拔萃了。而且高媛媛对明史还有一些独特的见解,也令任平生刮目相看。
历史遗迹从来都不是游人爱去的景点,明十三陵作为明代帝王的陵墓,既没有凄美的爱情故事,也没有热血的传奇传说,自然更不受游客待见。
虽然今天的燕京天气很好,但明十三陵这里的游人还是寥寥无几,任平生和高媛媛徜徉在这些带着岁月痕迹的遗迹其中,虽然草多人少,枯枝落叶,一片萧索凄凉的景象,但两人的交谈却十分热络。
从定陵、长陵一路看过来,直到最后的思陵,也就是崇祯的墓。
众所周知,崇祯是在李自成攻入燕京前,在煤山自缢而亡的,作为亡国之君,他的陵墓恰如其分地寒酸简陋。说白了就是一个基座加一个墓碑,别说没有明楼享殿,连一个像样的大门都没有,只有一个类似农家院落的矮门。
说也奇怪,原本今日阳光暖人,但是到了思陵以后,却突然感到阴风阵阵,寒气袭人,任平生忍不住打了个寒战,高媛媛只穿着一条露肩的小黑裙,大概也感觉到冷了,她解下头上的橙色丝巾,将其盖住自己的大半个肩膀,这才好一些。
高媛媛裹着橙色丝巾,静静地端详着这座死得无比凄凉,身后争议极大的亡国之君陵墓,叹了一口气道:
“崇祯年富力强,励精图治、殚思竭虑,放在和平时代至少也是个中兴之主,但在明末的大乱局里,他却是无力支撑,无力回天。”
任平生上前一步,与她并肩而立,摇摇头道:
“明之亡,非亡于崇祯。”
高媛媛奇道:
“哦,难道你也认同家父的观点,明亡于万历?”
任平生又摇摇头,他继续道:
“明非亡于崇祯,也非亡于万历,明之亡国,是注定的,不可避免的。”
看着高媛媛不解的神情,任平生继续说道:
“任何一个国家的兴亡,一段历史的演化,绝不会因为多了或者少了一两个人而发生实质性变化。正如李自成的败亡
不能归咎于吴三桂,苏联的解体不能归咎于戈尔巴乔夫一样,明亡也不能归咎于崇祯。”
“事物有它内在的规律,历史人物只能影响它的进度,而不能扭转这个规律。所以,世界上没有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