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郭大靖曾说过的话,崔孝一还是印象深刻,且颇有感触。
对于现在的朝鲜王李倧,崔孝一在心里也是颇为不满。
对建虏软弱是一方面,朝鲜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因为新君称王而有所改变,甚至要更苦一些。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在封建社会,郭大靖也不敢口出大逆不道之言。但先贤有言,他老挂在嘴边,就很让人产生想象了。
当然,他的态度也影响了身边人,连崔孝一也不例外。而且,有些事情是看在眼里,不得不生出感慨,不得不有想法的。
建虏未灭,在战争时期,东江镇却能经营起一片太平之地,供军民安居乐业。反观朝鲜,虽有丁卯胡乱,可相比辽东,百姓们的生活水平却是令人唏嘘。
而崔孝一所领的朝鲜义军,士气高昂。原因也很简单,郭大靖给出的优惠条件,使他们能租种辽东土地,带着家人奔小康。
“郭帅收揽人心的手段算不得高明,但却很实惠啊”崔孝一对此倒没有什么抵触情绪,他也希望手下的将士们得到好的生活。
他只是对朝鲜王李倧,还有朝堂上的大老们不满。在这方面,他倒是觉得与郭大靖能够共情。
大明国内的乱民四起,辽东也十数年陷于战乱,郭大靖话里话外,都归咎于朝廷的失策和无能。
对此,深知朝鲜百姓苦难贫穷的崔孝一,深有同感。只是他所深受的封建教育,不能象郭大靖那般说起来没有顾忌,更不敢想什么改朝换代。
也正是如此,没有顾忌的郭大靖才会有更长远的目光,更有魄力的行动。
“今年秋收应该很令人喜悦。”金重国突然发出另外的感叹,“某提前刨了棵土豆,上秤量了量,保守估计,比种稻麦要多收两倍。”
崔孝一看了金重国一眼,没想到这家伙还有这个心思,他却是没有想到。
金重国接触到崔孝一略带奇怪的目光,不由得嘿然而笑,说道“就是馋了,放进灶坑的灰里烤熟,吃起来真香。”
崔孝一不由得翻了下眼睛,笑着数落道“还以为你想得深远周到,原来竟是嘴馋,说你什么好呢”
金重国不以为意,说道“也算是想得比较细吧某知道在朝鲜也能种土豆,产量很高,这是百姓之福。”
看着崔孝一,金重国又接着说道“平定辽东后,某想在辽东租百八十亩田地,和家人耕种,应该不用再担心饿着。”
“你的官身呢”崔孝一垂下眼帘,沉声问道“在朝鲜,也一样饿不着吧”
金重国微低下头,说道“官身不重要,某就想让家人过得舒心些。某想继续留在东江军,随着郭帅纵横天下。”
“纵横天下”崔孝一皱了皱眉,自以为想明白了,但却想歪了。
“明廷要调东江军平定乱民,恐怕不会很快。”崔孝一说道“兴许还不会调动东江军。”
“但郭帅已经有目标,明廷的决定不重要。”金重国抬起头,说道“某觉得不能闲着,人会废的。”
崔孝一似懂非懂,猜想金重国可能另有想法。朝鲜国内的形势很可能动荡,金重国没准是想早脱身,不掺和到这乱七八糟的事情里。
但有一句话,崔孝一深以为然。那就是人闲着,会废掉的。
一人,一团体,一国家,大抵如此。以大明为例,承平日久,建虏倡乱后能够横扫辽东,不得不说是军力颓废,积弊丛生。
同样,朝鲜经历过倭乱之后,也并没有强国兴武,或者说只是短时间内的振作,随后又耽于享乐,被建虏打得屈辱求和。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郭帅的眼光长远,我等万万不及。说实话,崔某极是羡慕郭帅,能在东江镇的地盘挥洒才能,让东江镇军民能够安居乐业。”
崔孝一虽在夸赞郭大靖,心中生出无力感,希望自己国家强大,百姓安乐,却又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