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年底发动,到明年春耕,也有三四个月的时间。但建虏同样也能够顺利秋收,也能继续强撑下去。
所以,秋收前发动进攻,是最合适,最厉害,也是建虏最不愿意的时间。
与建州战役差不多,除了能够打击消灭建虏,还能破坏他们的秋收,使其丧失与东江军对峙的物资基础。
这也是郭大靖谨慎性格的表现,如果战事出现不可预料的意外,也要给予建虏在后勤供应上沉重的一击。
生产力落后,人口少,建虏的弱点暴露得是如此明显。其实,只要保持对建虏的军事压力,三年也足以拖垮他们。
“这就没有问题了。”何可纲把另一份汇总的资料交给郭大靖,说道“这是陈副帅派人送来的,今年的耕种数据。”
十余万大军与建虏对峙,消耗的粮草物资也是庞大的。后勤供应上,即便有海外购粮,自身土地的收成,也是至关重要。
郭大靖展开阅看,连连颌首,面带微笑。
数据汇总的相当详细,显示出政务工作是越来越细致,越来越专业。不仅有各地耕种的亩数,还有各种作物的种植数量。
今年官府的指导是多种土豆和黑麦,玉米则有所下降。这两种是耐寒作物,土豆更是高产,在不可预料的灾害下,尽力保证产量。
但对于百姓,官府也给出了一定的宽松。比如,玉米的种植面积不能超过土地的四分之一。
玉米是高杆作物,对于百姓的生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秸杆能够喂养牲畜,还能和玉米轴作燃料。
所以,百姓基本上会把限额的土地都种上玉米,这也是官府没有强制的原因所在。
“地方上的耕种,令人欣慰啊”郭大靖笑着把资料递回,说道“今年的军屯也翻了一番,只要不出现大的灾害,收成还是很有保证的。”
何可纲点着头,说道“郭帅,听说今年对外采购的粮食,也创了新高”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不用觉得奇怪,这是以防万一之举。何况,粮食能够保存,不会浪费的。”
东江镇的粮食消耗是越来越大,移民的涌入,军队的扩充,人口的自然增长。况且,粮食结构也要多样化,不能光吃那么一两种。
尽管老百姓的消费水平还不高,但米、麦可以作为福利,逢年过节发放给军属,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何可纲的疑惑,是在东江军的资金上。就算是有朝廷的赏功银,还有拔调的军饷,似乎也不够东江镇这般大肆采购。
当然,他现在更加了解辽钞的高明之处。几乎不用银子,就养了十万大军。可这也需要有抵押物,才能让百姓认可,在市面流通。
如果东江镇没有足够的粮食,与粮食挂钩的辽钞,那就真是形同废纸。
何可纲也听说过郭大靖经营有道,康慨大方,以个人之力,帮助东江镇渡过最困难的时期,且到现在,还在不断地无私奉献。
但这些不好开口询问,看郭大靖的意思,也不想细说。
作为郭大靖的副手,何可纲工作起来,还是比较认真的。也正是如此,才能得到郭大靖的赏识和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