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这省钱的思路与朕一样。
崇祯微翘了下嘴角,缓缓说道“平辽大战,若能一举建功,赏功银恐怕不是小数。饷银嘛,确实还能够再压一压。”
几次大捷,斩首数万,朝廷光赏功银就拿出了几百万两。虽然胜利鼓舞人心,可崇祯也着实很肉痛。
甚至于,他都在猜测东江镇是在故意为之,以赏功银来弥补饷银上的下调。
但赏功银与饷银的性质不一样,有功不赏,崇祯还不想背上这个骂名。况且,他也不能打消东江军战斗的。
其实,在毛文龙的奏疏呈上后,崇祯就已经做出了决定。召温体仁来问询,只是试探一下,验证自己的英明和正确。
现在,辽东交给东江镇,让崇祯省了不少心,不用再为边关的警报而烦忧。至少,不会再有建虏绕道入关的顾虑了。
而在大明内忧外患之际,对于武将的权力下放,已经显示出不可避免的趋势。
这可能是源于己已之变对崇祯的刺激,也可能是崇祯自己的思维,把提升武将的权力,当成了勘乱的良方。
也可能就是王朝末世的固有轨迹,朝廷的弱势,皇权的自救,给军阀的滋生了合适的土壤。
“据方正化上奏,建奴还给毛文龙和郭大靖送了书信,请求议和。”
崇祯微眯起了眼睛,带着几分轻篾的冷笑,“既是挑拔毛、郭二人的关系,又想引起朝廷的猜疑,其心可诛。”
温体仁眨巴眨巴眼睛,立刻明白这不过是阴谋,立刻躬身奏道“万岁英明。建奴无所不用其极,可见已是穷途末路,垂死挣扎。”
崇祯点了点头,说道“朕用人不疑,既以辽事委东江,便不会猜忌怀疑。毛、郭二人也能齐心协力,以平辽为己任,殊堪嘉慰。”
停顿了一下,崇祯终于下定了决心,沉声道“朕意已决,加毛文龙太保衔,赐郭大靖尚方宝剑。”
温体仁知道这是变相的督促,让毛文龙和郭大靖加快平辽的步伐。同时,也是补上辽东大捷的封赏。
“万岁赏罚分明,实乃千古明君。”温体仁躬身道“何愁将士不用命,又何愁建奴不灭,辽东难平”
崇祯露出微笑,心里十分受用。
没错,自己肯定是明君。三朝未灭的建奴,就要在自己手中终结。还有西南的奢安之乱,也是明军占了优势,平定叛乱指日可待。
外患既除,内忧就容易了。一群拿着锄头木棍的乱民,岂是训练有素的官兵的对手
直到现在,崇祯和朝廷对于农民起义军还是轻视的态度。认为能够泛滥蔓延,不过是之前的策略失误,并归咎于杨鹤的安抚失败。
但他们都没有意识到,农民起义正从西北向中原蔓延。而随着大灾害的加深,山西、河南也将形成民乱大潮。
同时,农民起义军的另一个显着变化,则是从分散到集中,变得更有组织,更有破坏力。
而郭大靖不急于插手国内的民乱,并不是东江军的战力不强,也不是他的能力不够。
剿抚结合自然是不错的策略,但没有钱粮赈济,没有田地分配,大灾害又越来越重,抚而后叛是难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