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逆天换明 > 第三百八十七章 工厂新模式

第三百八十七章 工厂新模式(2 / 3)

武器装备的生产制造已经基本定型,不管是经验主义,还是照葫芦画瓢,一些骨干工匠已经能够完成目前的生产任务。

和多尔纳罗等人交代完毕,郭大靖又在赵青山的陪同下,视察了兵工厂其它部门的生产情况,对于武器装备的生产速度,很是满意。

责任制保证了武器装备的质量,计件提成和奖励机制则使工匠们能保持工作热情。

“主要还是生产轻火枪,重火枪还是先外购,尽快把部队全部武装起来。”郭大靖在会议室里坐下来,阅看过各项生产数据后,作出了指示。

并不是自产的就肯定比购买的要省钱,有时候出现造不如买的情况,也并不奇怪。

澳门炮厂干了多少年,技术和经验岂是东江镇兵工厂能比的尽管有郭大靖的拔苗助长,在整体的技术水平和生产速度上,还是不如澳门炮厂。

况且,除了火枪的生产制造,还有火炮和各种弹药,兵工厂的生产可是一直在全力运转。

大量招募工匠倒是个办法,可随着土地的大量供应,很多百姓可是宁肯种地,也不愿意进厂做工。

在兵工厂做工的薪酬,也不算低,在郭大靖看来,旱涝保收,比种地强多了。可老百姓的传统思维,却不是这样。

如果不是东江镇还保留着军户制,对军民的人身束缚也存在,估计有很多工匠会离开,阖家带口地去经营百八十亩田地。

“生产进度令人满意,可见诸位的工作态度都是认真的。”郭大靖环视一圈,微笑着说道“郭某已经请示过毛帅,对于兵工厂的工匠们,也给予优惠政策的照顾。”

你不是想种地吗,本人不行,家属可以呀因为你在兵工厂工作,家人才能享受到优惠,比如土地赋税方面的。

比军属差一些,比普通老百姓强一点,些许的优惠,也能让人觉得很划算。关键是土地到手,工匠们的心里也托底。

主要还是当时没有什么退休金一说,别说老百姓,就是官员,罢官或致仕后也是啥也没有。

但官员可以在职时拼命捞,家里的田地又是不缴赋税的,没有退休金,依然能活得很滋润。

田地,对于百姓来说,就是依靠,就是糊口的工作。有了它,才能够安心,不管现在从事什么职业,回家种地就是最后的保障。

“大连周边的田地,都将逐步空出来,分配给兵工厂的匠人们。”郭大靖对于工匠们的反应很满意,继续讲解道“保证有足够的数量。”

土地在增加,百姓们也在迁徙,重新安家。

原来只有南金州,后来收复了北金州,现在则又多了复州和盖州;原来每个百姓平均能得十亩地,现在二三十亩也不止;等到光复整个辽东

总之,在当时以种地为主要职业的情况下,居住人口与田地的数量,应该呈现出相对的平衡。

这已经很贴心,考虑得很周到了。工匠们工作的兵工厂,离自家的房屋和田地比较近,放假时可享短暂的欢聚,更可以看到自家田地的收获。

“郭大人如此善待俺们,俺们还能怎样,安心地努力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便是力所能及的感谢和报答了。”

鲁世英躬身一礼,紫红色的脸膛上,现出激动之色,代表着同样露出喜色的工匠们表示了感谢。

郭大靖平和地摆了摆手,说道“不必感谢我什么。在东江镇,凡是为平辽灭虏作出贡献的军民,皆会得到应得的报偿。数年的艰难困苦,走到今天,生活会越来越好,郭某代表侯爷向大家保证,不会亏待共过患难的每一个人。”

“谢过侯爷,谢过郭帅。”

“有侯爷和郭帅在,生活肯定越来越好。”

“平辽灭虏,也就几年的事儿。那时候,整个辽东都是咱们东江镇的,想种多少田地,想在哪种,随便挑。”

工匠们七嘴八舌,有的振奋,有的喜悦,有的激动,不一而足。

前途无疑是光明的,生擒皇太极,不仅是一扫朝廷的颓势,重振京畿百姓的民心,东江镇军民的信心也是空前高涨。

东江镇的政策也是周到细致的,社会环境的变化,百姓的生活,工匠们都是看在眼里的。

仗打完了,不在兵工厂干了,种地是最稳当的生计,凭着手艺,找个村镇开个铺子,也是不错的选择。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