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下狱,祖大寿率关宁军窜逃关外。孙承宗得知后,急忙派遣贾登科带着自己的书信去抚慰祖大寿,又派石柱国抚慰其它将士。但祖大寿却不为所动。
孙承宗也认为袁崇焕有罪,但仍然上书崇祯,力保祖大寿,说祖大寿不会真的反叛。
因为辽东将士大多是马世龙部曲,孙承宗又上奏,请崇祯调来马世龙,希望关宁军能够安心回归。
对于关宁军的窜逃,孙承宗也是力尽所能,希望能缓和其与朝廷的关系。便又奏请崇祯,得到允许后,前往诏狱,说服袁崇焕写书信,劝祖大寿率军回返。
书信已经顺利拿到,想必袁崇焕也知此事重大,若能召回关宁军,立些战功,说不定能救他一命。
孙承宗进到殿内,便大礼参拜,三呼万岁。
“孙卿免礼。”崇祯抬了抬手,吩咐内侍,“赐座。”
“微臣谢万岁隆恩。”孙承恩再叩首,方才起身,禀奏道“启奏万岁,微臣已经拿到袁崇焕的书信,可马上派人前往辽东。”
崇祯似笑非笑,淡淡地说道“孙卿辛苦,可这书信却是不必送出了。”
孙承宗怔愣当场,不知道皇帝怎么又变卦了。对关宁军,他还是有感情的,可不想他们背上叛军的罪名。
当然,崇祯不是傻子,不会对关宁军采取激烈的手段。
但那是暂时,以后的防范压制是肯定的。如果祖大寿能够率军回返,让皇帝心中的怒意少一些,对以后也有好处。
“把曹化淳送来捷报给孙卿看看。”崇祯脸上绽出笑容,一提到大捷,心中又不由升起喜悦和兴奋。
王承恩赶忙把御案上的捷报拿起,却只拿了曹化淳的,郭大靖的奏疏却没有动。
作为崇祯的心腹,王承恩能够猜到,皇帝对于袁崇焕和关宁军,以及孙承宗,都有了不满和警惕。
毕竟,关宁军最早是孙承宗建立起来的。孙承宗和袁崇焕的关系也不一般,可以算得上是师生。
所以,位属东江镇的郭大靖,与孙承宗不是一个阵营。所上奏疏的内容,也不必让孙承宗知道。
孙承宗有些疑惑地接过捷报,打开观看,开始是惊愕,随后便是惊喜,看完之后,激动地躬身道“恭喜万岁,贺喜万岁,皆仗万岁神威,获此空前大捷。”
尽管想帮关宁军挽回恶劣影响,但孙承宗毕竟还是公心为上,如此振奋人心的大胜,也让他欢欣喜悦。
哈哈哈哈,崇祯忍不住又大笑起来,半晌方停,笑容稍收,缓缓说道“战事已毕,关宁军既已返回辽东,便安心驻防,防范东虏,不必再奔波了。”
孙承宗心中暗叹,知道皇帝心中已是极为不满。当然,现在也确实没有必要再召关宁军入关了。
崇祯沉吟了一下,继续说道“赵率教殉国,山海关重地,不可无帅。诏马世龙任山海关总兵,进左都督。”
马世龙因柳河之败而罢官,以病归宁夏。再次起用,重任山海关总兵,又显出了崇祯对辽镇的防范和不满。
孙承宗躬身领旨,崇祯还想再说什么,但却犹豫了一下,温言道“孙卿若无他事,便回去好好休息。这些时日,着实辛苦了。”
孙承宗知道皇帝对自己也有了些许的不信任,再分辩也是无用。
如果不是东江军跨海来援,获得大胜,皇帝还是要倚重关宁军,便不会是现在这个态度。
稍显无奈地躬身告退,孙承宗直到出了大殿,才苦笑一声,捏了捏袖筒中如同废纸的袁崇焕的书信,转身黯然地远去。
崇祯收回凝视孙承宗背影的目光,心中轻松了不少。
关宁军窜逃,虽然要借袁崇焕的书信召回,但间接地也表示朝廷的服软,象是要请他们回来似的。
这让崇祯的心里一直不舒服,幸好东江军击败了建虏,也挽回了朝廷颜面。
叛军,崇祯已经下了定义,尽管如何收拾关宁军,还需要仔细谋划,缓缓进行,但马世龙任山海关总兵,却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