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袁崇焕上任后的一系列举动,皇太极也看出他在打压封锁东江镇。索性送给袁崇焕一个机会,管它成不成,至少能挑拔到他和毛文龙关系。
没错,袁崇焕上任后的种种钳制手段,已经使得他和毛文龙的关系很紧张。再加上把火,应该能烧得更旺。
“东江镇照此发展速度,必成我大金的心腹之患。”范文程沉声告诫道“现在还只是倚坚防御,但早晚会有野战能力。”
皇太极有些无奈地点了点头,说道“对东江镇,要内外夹击。特别是毛文龙,要抓住他与明廷、与蓟辽督师关系不睦的契机,争取解决掉他。”
光是后金,只凭军事手段,恐怕很难攻破东江镇的倚坚防御。这与在锦州、大凌河修城驻防的辽镇还有不同,因为辽南的威胁不可轻忽。
更重要的还是辽镇和东江镇在作战意志上的差别,东江军在装备简陋的情况下,尚敢主动出击。辽镇呢,离开坚城大炮,几乎就不会打仗了。
既然从外部很难击败或是重创东江镇,那就只能寄希望于明国内部的勾心斗角,替后金做掉毛文龙,或是削弱东江镇了。
这不是奢望和幻想,明廷和蓟辽督师已经在这样做了。断绝粮饷,禁海封锁,都是建虏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召李永芳过来。”皇太极叫过外面的侍卫,吩咐了下去。
李永芳是后金的谍报部门的头子,皇太极不仅要交代他多派谍探至明国,散布不利于毛文龙和东江镇的消息,还有绕道入关的准备工作,也要抓紧进行。
趁着东江镇的野战能力尚弱,对辽沈的威胁还不算太大,绕道入关的计划已经不能再拖。
况且,此次南关大败,也加重了后金粮草物资的困难。大饥荒的迹象越来越明显,皇太极必须有解决的办法,来稳固已经不稳的汗位。
明廷的内部勾心斗角、党争激烈,后金的内部也不是那么团结。
皇太极想推进后金的封建进程,想大权独揽、没有掣肘,在战败和谣言的影响下,可谓是困难重重。
现在,皇太极面临着两大难题要解决。一个是大饥荒将临,另一个则是威望的降低。
这就逼得他不得不把绕道入关摆上日时议程,一举解决两大难题,确实太有诱惑力了。
宁远,蓟辽督师衙门。
袁崇焕再一次看过东江镇的捷报,又阅看了最近的情报,眉头慢慢皱起,抬起眼帘,看向亲信徐敷奏。
徐敷奏躬身禀报道“京师传言,大人为议和而压制主战的东江镇,扣押粮饷不发,海禁封锁其购粮渠道,欲饿死东江数十万军民,可谓心狠手辣。”
哼,袁崇焕用冷哼表示心中的不满,缓缓说道“毛文龙竟会用谍,还是在京师内地,本部院倒是小瞧了他。”
徐敷奏继续说道“借南关大捷,以及建奴派使索回首级之事,毛文龙散播谣言,时机掌握得很好。”
“确实很好。”袁崇焕稍显无奈,说道“万岁亦降旨询问,要本部院上奏毛文龙走私通虏之实据。若只是风闻,便不必海禁。”
停顿了一下,他又继续说道“东江镇的监军太监方正化又派人持书信来,讨要粮饷,言辞颇为激烈。八千多首级,他是唯恐被卖给建奴,朝廷降罪于他。”
“方正化乃万岁藩邸时旧人,颇得信任。”徐敷奏提醒道“他的奏疏,万岁会有几分相信的。”
袁崇焕微微颌首,说道“从天启七年至今,东江镇屡有战绩,并已稳踞金州。两次断粮断饷,东江镇也支撑过来,令人不胜惊诧。”
对于东江镇的情况,袁崇焕也并不是很了解。主要还是复任的时间短,东江镇之前的种种,他远在广东,哪里能知道。
何况,那时候东江镇归登莱巡抚管,辽镇有辽东巡抚,两部并不统属,沟通和交流也几乎没有。
“末将也极为惊讶。”徐敷奏说道“听闻东江军也有了红夷大炮,还不在少数。火枪亦有大批,乃是购自西夷。这么多银子,他们从何筹措”
袁崇焕理所当然地说道“自然是走私参貂,获利丰厚。可能与西夷拉上关系,采购犀利火器,倒也有些本事和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