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伴,你也看一看吧”崇祯思索半晌,把奏疏放在了桌案上。
崇祯干翻了魏忠贤,大力铲除阉党。但并不是说他对宦官就不信任重用,而是更加信重自己身边的太监。
象王承恩、曹化淳、高起潜、王德化、袁礼、方正化、杨朝进、卢志德等太监,都得到了重用。
而且,随着崇祯对文官武将的愈发失望,重用宦官也就越来越多。
比如皇帝命大太监张彝宪总理户、工二部,位在二部尚书之上,并为他建置衙署,称“户工总理”。
后来,还“命太监杨显名总理两淮盐课”,直接用宦官管理国家财政。
至于监军太监,崇祯也是越派越多。象太监陈大全、阎思印、谢文举、孙茂霖等皆为内中军,分别派入曹文诏、左良玉、张应昌各营,行使监军之责。
王承恩看过奏疏,考虑了一会儿,躬身道“皇爷,既是建奴主动派使商洽买回首级,散布风声的便不会是毛文龙的东江镇。”
崇祯微微颌首,说道“朕也是这样想的。只是,毛文龙对此事犹豫不定,颇有藐视朝廷之心。”
在崇祯看来,毛文龙就应该严辞以拒,乖乖地把人头都解送到京师。这样,能提振军心民气,也能突出皇帝的英明神武。
你想啊,崇祯的爷爷、老爹、哥哥,三任皇帝都没有取得过如此大的战果。可他做到了,岂不是说他最厉害,是能实现大明中兴的明君。
见钱眼开,无视朝廷法令,崇祯只看到了毛文龙有意卖人头换银子,却不去想正是他的苛薄,才是东江镇要自谋出路的根本原因。
王承恩说道“尽管如此,东江镇毕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捷,皇爷可告谢郊庙,略行赏赍也彰显皇恩浩荡、赏罚分明。”
崇祯脸色稍霁,微微颌首,说道“王伴之言有理。赏功罚罪,正是明君驭臣之道。”
又沉吟了一下,崇祯说道“既有首级,朝廷的赏功银便如数发放,再褒赏毛文龙和东江众将。另外,袁崇祯提议以关宁定额包含东江饷,可交内阁议处。”
袁崇焕此前便上疏改东江饷道,将原本由山东布政司发饷改为由宁远发饷。
最近,袁崇焕又提出以关宁四百八十万定额包括东江饷,名义上是为朝廷节约一笔开支。
朝廷已经断绝东江粮饷,来弥补之前的虚冒。袁崇焕又接手了东江日后的粮饷供应,至于发不发,发多少,自然是完全由他控制。
四百八十万哪,如此一大笔银子。东江镇那二三十万两,连人家的零头都比不上。
就是如此悬殊的差别,崇祯还不给东江镇粮饷,非要将以前所谓的虚冒全部扣除。他根本不考虑东江镇军民的死活,只是红着眼睛盯着银子,银子。
该省的,不该省的;管你是赈灾,还是士兵养家糊口的粮饷。崇祯都缁珠必较,雁过拔毛。
小账算得精细,大事却愚蠢短视。这就是崇祯,还自以为明君,要励精图治,中兴大明呢
“还有这个郭大靖,虽然是猛将,颇有战功,却深得毛文龙信重。”崇祯沉吟着,缓缓说道“毛文龙保举其为副将,暂不准奏,另给些赏赐。”
王承恩觉得皇爷刚说过要赏罚分明,这又不给郭大靖晋升,很是矛盾。
都说要恩威并施,才是为君之道。可崇祯对于臣子的苛薄寡恩,却是司空见惯,而他却不觉得。
“下旨给蓟辽督师袁崇焕,若毛文龙与建奴走私自肥没有实据,便解除海禁吧”崇祯沉声说道“免得物议纷纷,说他为议和而压制东江。”
王承恩躬身领旨,退了下去。
崇祯从御椅中站起,背着手在殿内踱步,盘算着再苦再难也要支持他笃信并重用的袁督师。
五年平辽,每年四五百万银子,想到朝廷财政的窘迫,崇祯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
袁卿啊,你可一定别辜负朕的期许,朕的支持,要在五年内平定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