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逆天换明 > 第二百四十章 建虏是纸老虎,接旨

第二百四十章 建虏是纸老虎,接旨(3 / 4)

建虏的总兵力按六万算,这是精壮之兵,不算总动员的“男丁七十以下,十三岁以上,无不从军”,抄掠京畿的就只有三四万人马。

可别忘了,历史上皇太极抄掠京畿时,还有很多仆从的蒙古部落的人马。史载是号称十万,郭大靖认为是夸大,最多在七八万之间,甚至更少一些。

这样算下来的话,皇太极要孤注一掷的话,可能是三万建虏再加两三万的蒙古兵抄掠京畿,留守辽沈的建虏在三万左右。

正因为郭大靖有这样的分析判断,才会觉得当初要直捣黄龙、趁虚发动的设想,有些过于想当然了。

就算东江军全军出动,想击败留守的三万建虏,甚至是总动员之后的四五万后金人马,很悬,并没有太大把握。

当然,建虏要收缩兵力,尽量保卫辽沈等统治中心,东江军趁机在别的地方收复失土,取得些战果,肯定是能做到的。

但在明金国运的转折点上,只取得这样的一点战果,又怎么能让郭大靖满意

只是形势比人强,郭大靖已经竭尽全力,可东江镇的实力却无法突飞猛进。

只是在兵力上,如果不能从建虏统治区解救大批的辽民,光依靠目前的人口,扩编就已经接近了极限。

所以,郭大靖要多杀伤建虏,又不能损失太多,就只能借助于武器上的优势。而南关防线,则是最合适的杀敌战场。

今年建虏若来进攻,就狠狠地打击,使其打消摧毁金州、重创东江军的幻想。

否则,明年建虏还会大举来犯,以消除后患,才能放心地去远途奔袭,抄掠京畿。

或者,建虏留守足够的兵力,能够抵挡东江军的趁虚攻击,打一场两面作战的战役。

“明年最为关键,准确地说,是今天秋后到明年冬季,对东江镇来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但机会若有,就一定要抓住。”

郭大靖待众将议论已毕,作了总结性的结束,“抓住机会的关键就是实力,否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可实力包括兵力、武器装备、战斗意志和技巧,缺一不可。”

众将躬身应是,经过这一番议论分析,他们看到了曙光,胜利的希望。而建虏,也已经是外强中干的形象,完全能够战胜。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郭大靖自己有这样的原则和信念,也传达并感染给身旁的人,乃至所有的人。

在卑沙山城休息一夜后,他便向金州卫城行奔而去。

方正化,方公公,在金州卫城也好,不在也罢,郭大靖已经完全不在意。

战争的胜败最终还是靠实力,阴谋诡计或许能得逞一时,但却绝不是决定因素。

对于历史的了解,现在也只能是参考,并不能完全按照原来的轨迹去设计,投机取巧往往会走入歧途。

“兄弟,在卑沙山城我又挑了十几个士兵,条件不错,你再好好调教一番。”刘奇士凑近过来,说道“到了金州卫城,我再找一些,先给你凑个三十人的亲兵队。”

“先来二十人吧”郭大靖笑了笑,说道“人多了,我也照顾不过来。”

刘奇士点了点头,说道“知道你不缺钱,而钱这个东西,也是最简单的,能让人对你忠心效命的东西。”

“细酒肥羊,纨罗综绮”、“给裘马,厚糈之”、“廪饩衣械,过额兵十倍”,这些都是用来形容明将所蓄养的家丁的优厚待遇的。

说白了,就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或者说是“吃我的,喝我的,穿我的”,就得对我忠心,给我卖命。

郭大靖含笑点头,对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思维观念,他也只能遵守。其实,这倒是说明当时的人比较单纯,知恩图报。

“我其实对每个士兵都不错。”郭大靖象是玩笑般地说道“老百姓也一样,没苛待过他们。”

刘奇士对此倒是赞同,但还是补充道“那还不够,要更好一些。”

郭大靖呵呵一笑,望着前方奔来的骑士,不再就此事多说。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