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路这种战术,在古代出现得还很少。主要是当时的交通工具比较简陋,也不是很沉重,不象汽车等对道路的要求那么高。
但破路的效果小,却不是没有。限制了建虏的机动和行进速度,这本身就是遏制其长处和优势。
刘兴治率领部队交替掩护,安全撤退到第二个阻击阵地。距离不过二里地,最大限度地防范了建虏骑兵的追袭。
郭大靖亲自率领部队接应,并做好了再次阻击建虏的准备。
疲敌耗敌,这也是层层截击的作用。让建虏付出死伤,但还存着希望,不因阻击太强而放弃。
每道阻击打死打伤两三百建虏,到了小黑山的阻击主阵地,建虏差不多就要付出千八百人的伤亡。
而这样的战斗,每次付出的伤亡数量,建虏可能并不会太过重视,或者是来不及准确统计,但累加起来却是非常惊人。
在郭大靖对军官们的讲解中,这有点类似于温水煮青蛙。有点热,有点热,最后烫得受不了,已经快煮熟了。
对于建虏也是一样,两三百,一两百四五道阻击之后,已经损失了一个甲喇的兵力,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伤亡的严重程度。
从这方面来看,旅顺堡的防御确实打得太猛了。尽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己方的伤亡,但也把建虏打得丧胆灰心,不敢再发动进攻。
当然,郭大靖不能过于苛责,给建虏以迎头痛击,李维鸾也没做错什么。
但现在,建虏遇到了郭大靖,在他的指挥下,则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萨哈廉和索尔诺见敌人被击退,立刻抓紧时间摧毁路障,打开通路后便向前继续行进。
从一开始,萨哈廉等将领便产生了误判。认为截击的敌人在兵力上不会太多,在野外布阵阻截,工事也不会太完备,己方部队完全能够突破并击败之。
郭大靖询问了刘兴治阻击的经过后,灵机一动,做出了放弃第二阻击阵地的决定。
“大人要给建虏继续造成错觉,诱敌深入”刘兴治也很聪明,立刻明白了郭大靖的意图。
郭大靖点了点头,笑道“如果都照第一阵那么阻击,建虏不过三战,必然心灰意冷。若是半途而退,我军主阵地可就白设了。”
火力最强的当属主阵地,轻重火枪、佛朗机火炮、各种抛射弹,足以令建虏伤亡惨重。
而且,在地形地势上也最为有利,倚山而战,基本上不用担心建虏的侧翼迂回。
这么好的条件,如果不用上,实在是可惜了。
刘兴治想了一下,躬身请缨道“请给末将六百人马,在第三阵或第四阵阻击敌人。”
第一阵的兵力差不多有一千,刘兴治现在只要六百。减了一小半的阻击力度定然不是很强,也更能让建虏错认为敌人已是强弩之末,越打越少了。
郭大靖不掩赞赏地颌首,说道“那就在第四阵、第五阵稍加阻击,建虏再攻我主阵地时,估计也处于疲惫状态。”
连弃两阵,是根据建虏目前的状况做出的灵活调整。顶得太狠,既增加伤亡,又使建虏生出畏难之心,主阵地严阵以待的沉重打击,可能会白准备。
刘兴治领命,和郭大靖一起,率领部队继续后撤,前往一里外的第四阵。
建虏撤退,旅顺堡的东江军也做出了调整。
除了孔有德所部乘船赶往红咀堡截击外,毛文龙又派出尚可义、张大禄率三千人马,尾随建虏,并在南关或大黑山进行防御。
这三千人马不是衔尾追杀,而是监视建虏,给建虏造成些压力。所以,人马不多,进军谨慎,并不想与建虏正面交锋。
即便抽调了六千兵力,在武器上占据绝对优势的旅顺堡,防御力量也是足够,不担心建虏杀个回马枪。
至此,两红旗的万余建虏,已经处于东江军的前后夹击之中。没有全歼的打算,但至少要让建虏脱层皮。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毛文龙在沙盘前插着小红旗,似是教诲,又似是总结,开口说着“建虏此次发动,不仅仓促,且更不知悉情报,可谓未战先败。”,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