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闪烁,沿着引线直钻入炮内,稍微停顿了一下,炮身猛地一震,炮口喷吐着火焰,射出了沉重的炮弹。
声如雷鸣,闪光耀眼,这是红夷大炮的特点,也是其能发挥震慑作用的特性。
说白了,就是吓唬人。让敌人知道城上有如此利器,进攻时便有了顾忌和恐惧,平白就矮了几分气势。
旅顺堡的北面,从城墙延伸五百多米,都处在了守军的火力打击之下。这个范围内的建虏,只能承受着血火的煎熬。
城上的重火枪,在军官的指挥下,抬高了枪口,向着更远距离的敌人进行着集火齐射。
现在,已经不是抵挡住建虏进攻的问题,而是尽可能多地杀死杀伤敌人。
重型抛石机一直没有改变配重,保持着固定的射程,使进攻的建虏队伍在中间形成了稀疏或断层。
再加上重火枪居高临下的拦截射击,红夷大炮的远程轰击,伤亡很大的并不只是冲在前面的建虏。
如果是层层阻击的话,杀伤面就不会这么大,范围更不会这么广,冲在前面的建虏固然在不断损失,但却不影响其进攻的连续。
而在中间进行拦截打击的话,进攻就显得后续无力,人员不能及时顶上增援,前锋越打越少,突击也就越来越失去其锐利。
当然,这样的防御战也有前提,那就是迎击敌人前锋的部队要足够强悍,能够顶得住,使敌人不能轻易突破。
所以,旅顺堡外的防御阵地收缩之后,只有三道战壕胸墙工事。
第一道战壕内是重甲长枪兵,再夹杂少量的弩手;第二道战壕内布置弩兵和少量刀盾手;第三道战壕内则是轻火枪兵,以及佛朗机炮。
三道战壕呈从低向高的阶梯状,使得火力可以重叠交叉,投射密度很大,前面的并不遮挡后面的射击。
而伤亡也主要是在第一道战壕的部队,尽管越过各种障碍,承受着火力打击,能够冲杀过来的建虏已经不多。
战场上,建虏虽然还是处于进攻姿态,但在全部发动的火力覆盖打击下,他们已经身处血腥残酷的屠宰场。
伤亡在不断增加,惨叫、惊呼不绝于耳,但又被爆炸、轰鸣所压下。与其说是在进攻,倒不如说是在无谓地丢掉狗命。
在阵后,萨哈廉和瓦克达等建虏,在第一轮红夷大炮的轰击下,被打蒙了。
尽管这两个奴酋幸免于难,但在他们的周围,却死伤了一片。有军官,有亲兵,有人,有马,入眼都是血肉模糊和残肢断臂。
“贝勒爷,快走。”幸存的亲兵满脸惊惶地围护过来,拉起萨哈廉和瓦克达的马缰,呼喊着满脸惊愕呆滞的两位贝勒。
不是亲兵冷静,而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容不得疏忽大意。而萨哈廉和瓦克达,心思却在攻打旅顺堡,突遭猛烈炮击,完全出乎意料,一时反应不过来。
在亲兵的护卫下,萨哈廉和瓦克达等人,匆忙转移到百余米外。
幸好大旗未倒,进攻还在继续,但萨哈廉和瓦克达望着突变的战局,心情沉重,如坠冰窟。
旅顺堡的守军此时已是火力全开,从天空,到地上,炸弹、火弹在飞,子弹、箭矢在射,不仅是立体的打击,还覆盖了相当大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