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的重视,投给我们Nature,但是……”
菲利普唉一声,不知怎么应对,那就开会商议吧。
碰头后,几个编辑传看了杨顺的论文。
论文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综述,类似“我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病毒,专门破坏肿瘤细胞,还不会破坏正常细胞”这样的简要概述,大约几百字,这是Nature常见的短文发表模式。
另一部分是科学论文,讲述了杨顺是如何利用DLY-01病毒去感染肿瘤细胞,杀死它们的,论文里包含比较详细的实验数据,以及结论,这个就是最难投稿的Articles。
Nature的论文要求非常高,除了科学严谨之外,还要写的生动有趣,杨顺很用心地在写,语言很幽默,编辑们即使不是肿瘤免疫专业,也能轻松看懂。
但Nature只有编辑部,没有编审,他们采用同行审核制度,需要找一些同样在肿瘤领域的权威专家,而且是与杨顺毫无关联,没有利益关系的人来评审论文。
菲利普道:“老规矩,先说站队,这次我们站在哪边?”
几个编辑讨论了很久,最终决定保持中立,这是明哲保身的做法,几十年前Nature搞一言堂的时候,就站错过队,声誉相当坏。
菲利普道:“那好,大家提名审稿人吧。”
副主编最先发言:“克雷格-梅洛,他是第一个质疑杨顺的诺奖获得者,我认为他一定很愿意揭穿杨顺的谎言。”
只提了这一个名字,其他编辑都不说话了。
菲利普感觉奇怪:“难道就没有其他人了吗?”
值班编辑皮特建议:“不如先打电话确认一下吧,说不定克雷格-梅洛也不太愿意评审。”
四周悄悄发笑,菲利普示意秘书打通克雷格-梅洛的电话,自己接过来说。
果然如同皮特预言的那样,克雷格教授似乎并不愿意做杨顺论文的评审人,以工作太忙没时间审稿为理由,婉拒了。
这个态度太罕见了,能成为Nature的审稿人,这也是科学家的荣耀啊,为什么要拒绝?
而且几个月前克雷格相当积极,第一个举起反驳的旗帜,带着数十位欧美肿瘤学专家向杨顺提出质疑,希望能打一场学术口水仗。
怎么突然转性了?
“祝您生活愉快,再见。”
菲利普挂断电话,发现四周编辑们都在暗笑,他忍不住问道:“半年时间不到,为什么他的态度发生180度改变?难道最近肿瘤免疫学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吗?”
一名编辑说道:“我刚刚听说,十天前,华夏中科院拿到了杨顺的病毒,做出重复实验了,他们有效标记并且抑制了七种癌细胞。相信这个消息已经传遍了全世界,那些以前反对声音很大的传统肿瘤学专家,很多人可能会放弃质疑。”
值班编辑皮特也说道:“我有个朋友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她说杨顺最近向全世界少量实验室和顶级肿瘤学科学家免费提供DLY-01号病毒,以供科学研究。”
原来是这样。
但副主编还是不想放弃,坚持说道:“那我再找几个权威专家吧,我相信一些大学机构应该很愿意和杨顺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