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返工,韦德马克映像及时调整策略,将木兰花转为有限发行,只有几个大城市的少量影院继续上映,空余的银幕紧急调了一批海上钢琴师的拷贝顶上。
其实海上钢琴师原名1900传奇已经在意大利和欧洲地区上映了。
而且,为了和韦德马克映像合作,导演兼编剧的托纳托雷一开始创作剧本的时候就用的是英语,全片都是使用英语对白。
但是名导总有名导的脾气,欧洲原版时长165分钟,一刀不剪。
韦德马克映像拿回美国之后,面对这么长的放映时间,心里也拿不准,于是从八月开始只是在少量艺术院线放映,收获的评价总体还不错,但不够好,负面的反馈果然集中在片长上面,观众认为该片的节奏有些拖沓。
这其实是美国观众和欧洲观众的电影审美的差别,欧洲观众更加能容忍导演的个性化发挥,只要能讲出一个好故事就行。
而美国观众观看工业化的好莱坞电影太多了,对电影叙事的节奏已经形成了一种审美定式,什么三段式结构、什么开场半小时要干什么,最后二十分钟要干什么,全都有一整套的“范式”,一旦影片跳出了美国观众习惯的结构,便会让他们感到不适。
于是白奎因果断暂停了大面积公映,在说服了托纳托雷后,请好莱坞资深剪辑师对原片进行了“手术”。
“术后”的海上钢琴师瘦身到了125分钟,本计划到圣诞档再大面积公映“瘦身”版本的,没想到木兰花遭遇票房滑铁卢,只好向拉海上钢琴师顶上了。
125分钟版本的海上钢琴师果然符合了美国人的胃口,加上马上就是2000年,也就是千禧年,海上钢琴师的名字中带有“1900”的字样,韦德马克映像宣传的时候,便主推什么“百年秘史”啊、海上“阿甘”啊,“爵士乐”真正的主人啊,这类吹牛不缴税的宣传语。
反正美国的电视台,你要打广告,只要给钱就行。
不管是正儿八经地广告,还是带有一定的“修饰”成分的广告片,都能轻松通过不太严格的审查,然后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电视或者报纸上。
由于之前艺术院线放映积攒的好口碑,和临近世纪跨年的好口彩,海上钢琴师的票房还真不算差,感恩节之后的首个周末,收到票房900万。
木兰花则只能“有限上映”拖时间、通过网络评论和媒体宣传保口碑,要是在金球奖的提名上有所收获,等到一月份就可以放开放映,希望能够靠奖项和提名带动该片的票房。
如此慌慌张张折腾了两天,就到了十一月底,华盛顿的西雅图又爆了大新闻。
几十家社会团体联合起来,准备组织一场西雅图大游行,参与的人数据说将达到十多万人。
示威人群是针对11月30日在西雅图举行的to部长级会议而来的,提出的口号就是“反对全球化”,并且要求美国退出包括to、世界银行、国际货币组织等经济全球化相关的国际组织。
好处是,这一下大家的注意力从阿汤哥和木兰花这里被吸引走了,使得韦德马克映像的拖字诀取得了成功。
坏处是,非常不巧,这一天,白奎因正在西雅图。
经过了小肯尼迪的引荐,在外交关系委员会具有一定话语权的参议员克里斯托弗多德同意出面帮助爱沙尼亚游说加入to,相关的谈判已经完成,就等着11月的西雅图部长级会议的机会,签约认证了。
爱沙尼亚毕竟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能够吸纳爱沙尼亚进入to,其政治意味远大于美国获得的实际利益。
借着签约的机会,爱沙尼亚外交部长托马斯亨德里克伊尔维斯再次来到美国,诚意邀请和白奎因见面,说是当面感谢白奎因在爱沙尼亚加入to进程中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