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山高水远的天府之国,李仁罕踌躇满志,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李仁罕的夺权举动,打破了后蜀的军事平衡局面,引起赵廷隐等人的强烈不满。
这事过后刚有一个月,明德元年(934)十月,捧圣控鹤都指挥使张公铎、丰德库使韩保贞、茶酒库使安思谦、医官使韩继勋等人纷纷上表,弹劾李仁罕有反心,暗地里招募死士,集结兵马,训练士卒。六军副使赵廷隐也劝孟昶除掉李仁罕。
事态万分紧急,孟昶一时不知所措,他急匆匆地叫来赵季良、王处回,想从他们的眼神里找到答案。
宰相赵季良建议召六军副使赵廷隐前来议事。经过数个时辰的商议谋划,在推翻了多种方案之后,二赵终于达成了一致的共识。
他们告诉孟昶,皇上不要怕,我们只需如此这么这么这么办,就可确保江山无虞,社稷平安。
孟昶终于舒了一口气,当即密令赵季良与赵廷隐抓紧处理此事。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能力弱的吧,皇上看不上,能力强的吧,皇上又心里怕的睡不着觉。如果说李仁罕有错,错就错在,他已经是六十二岁的人了,不应该做这么没脑子的事,向幼主强制要官。
二赵合谋,计议已定,赵廷隐在午门暗中埋伏好刀斧手。
孟昶传旨,宣李仁罕入朝。
李仁罕带领数名随从,腰悬利剑,一到午门,带甲卫士一拥而上,关门打狗,将李仁罕等人制服在地,抹肩头拢二臂就给捆上了。
赵季良当场宣读了后主孟昶的诏令,下令将李仁罕就地斩首,可怜李仁罕,到死还在做着如何当皇帝的梦。
随后,李仁罕之子李继宏,连同他所带的亲信,全部被杀,孟昶下诏公开其谋反罪名,将李仁罕整个家族、亲属全部诛灭。
这就是武将们的宿命,位高权重之时,百尺竿头,高处不胜寒。是退亦难,进亦难,整日游走在刀刃的边缘。
大清康熙帝继位时才刚刚八岁,比孟昶小一半。战功赫赫的三朝元老鳌拜,权倾朝野,结党营私,康熙帝十六岁时,在索额图等人支持下,上演了一场相扑的小游戏,擒住鳌拜,将其下狱论罪,囚死于牢中。康熙六十岁那年,感念鳌拜的昔日功劳,追赐其为一等男,此时,鳌拜已经死了四十五年了。用不着别人,康熙自己就给鳌拜平反了。
拿下李仁罕,蜀国朝野上下,无不惊骇。
昭武军节度使李肇,自恃前朝功臣,初次朝见孟昶,大大咧咧地拄着拐杖入殿,倚老卖老,声称有病不能拜君,对后主傲慢无礼。
听闻李仁罕的死讯,李肇马上没了脾气,再见到后主时,慌得手忙脚乱,“释杖而拜”扔掉拐杖,跪倒磕头。此时的他也能行跪拜之礼了。
小皇帝孟昶胆子也大了,他毫不客气地罢免了李肇的军务,改为太子少傅,贬谪邛州(今四川邛崃)。广政八年(公元945年),李肇病死于卭州,终年七十岁。
从此,蜀国朝中形成了赵季良、赵廷隐、王处回三人辅政的局面,二赵一王这种局面维持了十三年。
广政九年(946),宰相赵季良病故,二赵一王变成了一赵一王。形成了一文一武辅政的局面。
李仁罕伏诛时,外甥张业正掌管禁军。
张业本名张知业,年轻时便以骁勇著称。为稳住张业,孟昶给他授予宰相衔,加封武信军节度使、同平章事,以作安抚。
广政元年(938),张业由遂州入朝,成为当朝宰相。其子张继昭亦官至尚书左仆射。
广政三年(940),张业又加拜司空,与同列宰相的赵季良、毋昭裔分判三司,负责度支司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