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直接看电影吧。
又是这种聚集了全球知名的电影人的集体观影,说实在话如果换成一般导演肯定会紧张得要死。
哪怕是尹子雄也是有点点紧张的,虽然他习惯了。
《三块广告牌》内容可能不如许多的商业片那么精彩,那么大的冲突矛盾,讲就是一个单亲母亲为了死去的女儿讨个公道而质疑警察局的故事。
但是这是一部超越了简单故事的电景,它就像上帝之眼,呈现人性的复杂和混沌,不给你直接的因果,不做道德的批判,是希望你在其中照见自己的影子。
用爱装逼的文艺范们的话说,就是这部电影很高级,非常高级,高级就高级在全片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和台词。
很多信息是交替论证、互相揭露的。就像在真实生活中我们不断认识一个人一样。
电影中因为一个为了死去的女儿讨公道的母亲最后却成为了小镇上所有人声讨的人象,包括她的前夫。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大家都觉得女主角因为三块质疑警察办事不力的广告牌给了警长巨大的压力,这三块广告牌分别写了“强奸致死”、“至今没有抓到凶手?”、“为什么,威洛比警长?”
这让受女主质疑的警长当面吐血在女主角脸上,然后警长还自杀了。
但是,警长的事跟女主角有关系吗?没关系啊,警长的死是因为得了癌症晚期啊。
可是小镇上的人却认为镇上之所以自杀是因为女主的逼迫导致警长顶不住压力自杀。所以,女主是杀死警长的凶手。
就这就是女主成了众矢之的的源头。
但是这又是多么讽刺的一件事,讨公道错了吗?母亲的讨公司不可理喻?非常过分?任何一个母亲发现自己的女儿被谋杀了,然而警察局无作为都会声讨与愤怒吧?
但偏偏她的声讨后,受全镇人爱戴的警长自杀了,所以,她成为了全镇人的公敌。
观众们本以为导演会按照这条线路去拍如何同情母亲的,结果,在一些篇幅中用了相反的态度去介绍其他的人物。
比如在介绍单亲妈妈为什么单身时,也没有用批判的口吻去批判她老公跟一个20多岁的‘骚浪贱’在一起。而是从客观人的角度去分析为什么主角跟她老公生活不下去了,因为主角变得暴躁易怒、不讲理、强势、偏执导致女主的老公不爱她了,所以才离了婚找了另一个人。
但是这真是在为女主的老公洗地吗?当观众再仔细一想又好似不是,女主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她老公没责任?
而在这之中影片涉及了很多方面,愤怒、复仇、经历巨大打击后如何面对之后的人生、种族、性取向、警民、军权,几乎涵盖了全部的社会焦点矛盾,而最主要的,是女权问题。
本来许多的人以为尹子雄会在电影的结尾用剧情或影像来表达一个立场的,结果发现没有。
所以,说这部电影在揭露一些人性的本质时是非常的高级的。
没错,这是一部没有作者立场的电影,就是那么直接的把血淋淋的内容给大家看,作者不表态,剩下的观众你们自己去评判。
观众们心里评判谁是对的谁是错,最后大家会发现,好像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但又发现整个都是错的,没一个是对的。
其实剧情不是反转观众观影时的感受,而是态度。当你以为你在同情女主时,发现导演用了另一个角度去描述这件事,你又发现女主确实做得不对了。
当你以为女主的做法不对时,从另一个方面你又发现女主没有错。
这就这种反复的态度中吸引着观众一步步的观看,一步步的思考,一步步否定、肯定、再否定……
当电影结束,现在场所有人起立鼓掌、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