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寄宿制学校,是在千禧年以前,由当地的一所区直公立高中和来自帝都的一家皮包公司合资成立的,取了在当时一个十分时髦的名字,叫某某国际学校。学校的建设资金,传说中来自于某某皮包投资公司,但实际上是来自于家长们预交的学费和一小部分银行贷款。
某某区直高中是某区为了改变当地区直学校教育惨淡的现状,通过各种手段由当地政府、事业单位、国企人员集资兴建的,在建校伊始便带有沉重的使命,背负着全区的殷切希望。换言之,就是当初很多人想要看它的笑话,看时任领导的效果。
在这种被关注下,学校的领导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对学生、对老师的管理便很严格,矫枉过正下,便很自然的有些变态,学生除了学习以外,那是通通有罪,吃饭、睡觉、穿衣、便溺都有严格的规定,比如吃饭时间早晚两餐包含来去餐厅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早五点半起床晚十一点熄灯、衣服周一到周五只能穿校服周六周日着军装、晚上一点之前和早上五点以后不许便溺等一系列规定都是在这种思路下被制定出来的。
无奈学生在期末考试中,考出来的成绩实在太好,管理层便理所当然的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随后便是连续三年的高考成绩冠于全市,这彻底打响了学校的名声,也将校长大人送上了区教育局局长的宝座。
继任的是第一副校长王某,王副校长去掉“副”字以后,觉得应当做些事情,最好做点大事情,以彰显自己的价值。但苦于学校毕竟是区直学校,好不容易收来的学费还要被区里截留一部分,实在太穷,难以匹配王校长雄心壮志。
万事不外乎人财二次,而人为财聚,归根结底还是落在一个财上,所以王校长首先是要给自己的雄心壮志配上足够多的钱。恰逢国家(内需不振、财政和货币政策难以启动消费市场,供需平衡严重失调,致使教育经费紧张,教育供给严重不足,)在全国鼓励教育产业化。王校长决定要做教育产业化。
我校长思来想去,介于区财政穷的可以,还要时常要盘剥下面的学校,所以首先要务要建立一个只能由自己支配的小金库,小金库建立的十分成功,给学校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后来王校长在十多年后也是因为“小金库”的问题,在退休之际,差点被一撸到底,当然这是后话。
总之王校长是个踏实肯干的人,我校长先是带上秘书和司机,坐着他那辆区政府替换下来的破红旗轿车去了北京。等半个月后,他回来的时候,带来一位传说来自于加拿大的富商,并且高调宣布该富商要狠狠在这座城市投资上一笔,接下来自然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电视台和报社竞相报道,市委领导也在市里的招商引资会议上,狠狠的表扬了王校长一番,给他定性是年轻有为,风光自然一时无两。
富商回到北京以后,立马到处借钱凑到几十万,去工商局注册了一家百万注册资本的教育发展公司。不久后,准确的是,营业执照办理五天后,在这所新秀高中的院落里,在市委、区委领导的见证下,王校长与传说中的著名富商签订了合作建立起XX国际学校的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