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举人,是中国古代在文科举之外另外一种选拔武官的考试的出身制度。其是明清时武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曹七七走累了,所幸坐在了台阶上,居高临下透过面前的石牌坊望着远方的陵园风景,说道:
“清科举分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
清代武举考试,在乡试文科举行之后的两个月,即于同年十月开武科乡试。
其内容分内、外两场。
外场试学射、步射、技勇等,内场默写武经。在实施过程中是以外场为主。
会试也有武科,于乡试武试的同年九月举行。
各省的武举人参加,其考试的内容与乡试武试同。主试武试名额无定员,临时根据外场合格情况请旨定夺。通过会试的贡士,取得参加殿试的资格。
武贡土在复试之后参加殿试。
殿试可分为三日:第一日试马步箭,第二日试弓刀石,第三日带领引见,等侯钦定甲第。
武进士殿试经钦定御批,分为三甲:
第一甲赐武进士及第,第一名为武状元,第二名为武榜眼,第三名为武探花;
第二甲赐武进士出身;
第三甲赐同武进士出身。
但,与其他朝代不同,清朝只设武举而无武学,可以说为近代中**事落后埋下了祸根。
“我记得武举似乎是从武周时期开始的”
老顽童突然开口插话。
“嗯”
曹七七点头:
“武则天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中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武周”
武则天于长安二年(702年)开设“武举”,选拔有武艺的人,是武则天始创选拔武将的武举考试。至清朝时改称武科。
历史上武举一共进行过约五百次。相对于文科举,武科举较为不受重视。历朝的武举时而被废,时而恢复。而武举出身的地位亦低于文科出身的进士。
“那唐朝武举都考什么呢?”
科举通常众人熟知的是八股考试,关于武举考试人们知之甚少,甚至鲜有听闻。
“武周长安二年武则天“诏天下诸州宣教武艺”,在兵部主持下,确定每年为天下武士举行一次考试,考试合格者授予武职。”
系统一边灌输相关知识,曹七七一边浏览一边解说:
“本次武举由兵部主持武举考试,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
“讲真,武周时期的武举偏重于技勇,重点是马上枪法,而整个制度还不够完备,只能说是武举的创制时期。”
“那之后呢?”
“唐之后就是大宋”
曹七七算是看出来,这些人不打破砂锅问到底是不会罢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