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十四娘如何知道,干脆说道:“后厨帮佣的李娘子是苏城本地人,不如你们去问问她,入乡随俗,这里怎么过,我们也怎么过。”
绣娘打听过后,兴奋地说给她听,“这里跟京城一样,都有乞巧市,现在已经开了,乞巧节那天最热闹。”
穆十四娘想了想,“我们人少,不如只去逛逛乞巧市,回来再求个巧,也就算过了。”
特意收了早工,应着节气都换上了新衣,三个人直奔乞巧市,这里的街面上几乎都是小娘子,皆身着新衣,三三两两,结伴而行。
摊位上各色物品琳琅满目,却不仅限于乞巧的物品,有吃有玩有用,倒有些像春节的庙会。
小娘子多的地方,自然会引来少年郎。所以讲究的小娘子都蒙了面巾或是戴了藩篱。穆十四娘也因为怀有私心,怕会撞上穆府的人,出来时央着两个绣娘跟她一样都戴了藩篱。
因为三个人穿的都是绣坊里时兴的款式,偏爱绿色的穆十四娘选了一身清水绿的,只用银色的丝线绣了水波纹,再没有其他的装饰,带了同色的藩篱,素净得像不落凡尘的仙子。
穆府教养出来的仪态,如鹤立鸡群一般,很快就吸引了少年郎的注意。她自己只留意穆府装扮的人,对这些四处打量小娘子的少年郎倒是没有在意。
同来的绣娘被摊位上的银饰吸引了,停在那里挑挑拣拣,穆十四娘发现一支银簪与自己头上的十分相似,想着买来正好可以配成一对。
问过摊主价钱,掏出荷包付了帐,顺便把银簪也收了进去。
三个人一同被旁边馄饨摊子的香味给勾了去,坐下来美美地吃了一碗,穆十四娘感叹:“虽然与广福寺前的馄饨不一样,可是也很好吃啊!”
两个绣娘因为也去吃过,纷纷赞同。
“敢问三位,也是从京城来的吗?”她们三人听了,不约而同地转头,见问话的是一位小娘子,略一打量,都看了出来,她身上穿的正是京城木花坊的裙衫,而且是定制的,花费不凡。
穆十四娘平白对她生了好感,“姑娘也是从京城来的?”
对方点头,“我初来苏城,正好遇上乞巧市,就来逛逛。”话虽说得和气,但像这样的人家,岂是她们小小绣娘高攀得起的,三个人吃完之后,辞了别,就溜了。
“像她身上的裙衫,我是来了木花坊三年以后才能上手绣的,到现在为止,还只能绣些裙摆,中间的花样,根本不敢下手。”其中一个绣娘感叹。
“什么不敢下手,是根本轮不到你下手吧?等你有了施掌柜的手艺再说吧。”另一个打趣道。
穆十四娘插道:“苏城哪里会有这样的主顾,还是多想想如何薄利多销吧。”
这倒是实话,分号开业以来,卖得最好的,就是花样新奇,价格不贵的。
华灯初上,没想到集市里的人越来越多,三个人都不愿再去挤,干脆回了绣坊,摆了桌子,奉了供品,点了香炉,对着天上的织女星诚心拜过心愿后,又坐了一会,就散了。
穆十四娘得意了上了车,一掀车帘,发现洛玉瑯坐在里面,望着她的眼神颇有几分意味。
“你也去逛了乞巧市?”在穆十四娘看来,此时能与他在这里相遇,多半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