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团的演出是新编历史剧《夏王悲歌》,秦剧团演出的也是新编历史剧,叫《百花曲》,还有陇剧团演出的是根据霓虹作家井上靖小说《敦煌》改编的《莫高圣土》。
如果说话剧于东还懂一些,那其他几个于东就是一窍不通了。他们请他过去,他能做的就只是把排练看一遍,再把剧本看一遍,然后挑几个地方夸一夸,皆大欢喜。
其实他们请于东过去,也不仅仅是让于东夸他们,特别像陇剧这种小众剧,当然最希望的还是于东能帮他们宣传宣传。
只不过于东注定要让他们失望,他自己不懂的东西,也没办法宣传。
其实这几个团来找于东,于东还可以理解,毕竟多少跟文学方面有联系。但是后来连一些歌舞团也跑过来凑热闹,真的就硬凑了。
还有一些机关领导,听说于东在这,非常热情,邀请于东过去单位参观。
不知不觉,于东成为了艺术节准备期间最为忙碌的人。
随着经济发展,改开深入,现在许多单位的人思想上也产生了变化,特别是这些文化单位,此时还没有成为养老单位。
不少单位领导雄心勃勃,希望跟现代化接轨,走入快车道。
所以听说于东来了,机关领导们才会这么上心。
现在这个时候,作家还算吃香,就算赚不到大钱,到地方上去,还是有很多人供着,回头地方报纸也有新闻可写,某某某作家到本地如何如何,宣传口子又有事情可做了。
也就一个多礼拜的时间,于东在白塔山公园也混熟了。
走到公园里,不时有人给他打招呼。
“于老师好。”
之前一个领导开玩笑说,让于东担任艺术节文学总顾问。
当时那个领导是把这事当个笑话说的,但是后来这话传出来就有人当真了,所以一些人见到于东也会喊他一声“于顾问”。
还有人会加个“总”字,叫他“于总顾问”。
……
于总顾问如今每天就在白塔山公园里瞎转悠,一开始因为别人老是找他,他也不好意思拒绝,后来发现混在艺术节里面的好处有很多。
能一次性深入了解这么多种艺术形式的机会并不多,其他时候,即便他去参加艺术节,也是走马观花,看个大概。
但是这次不同,所有人都想跟他交流他们自己的艺术见解,并想推销给他。
虽然很多东西于东也不太懂,但是听过几个之后发现,还挺有意思的。
对他来说,这也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能够增加他的知识储备。
因此,后来他自己也就愿意没事跑过来看看,跟大家交流交流,互相学习。
这一天,于东正在跟张明交流话剧剧本的时候,忽然接到一个电话。
“不好意思,我先接个电话。”
电话接通,对面那人开口,“喂,你好,是于东吗?”
是个男人的声音,有些失真。
不过虽然有些失真,却能听出来对方年纪应该不小了。
于东回答,“你好,是我。”
对方笑了,“于东,我是王朦。”
听到王朦两个字,于东显得有些意外,他没想到王朦会打电话给自己。
王朦是文坛老前辈了,前些年还担任过文化部部长。提起王朦,很多人脑海中想到的第一部作品大概是《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又或者是《青春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