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六朝汉臣 > 第二百八十章:《越人歌》

第二百八十章:《越人歌》(1 / 2)

“匡不这么认为。道家之出世看似能保大汉江山数载,实则不然。”

“哦?此言何解?”

“昔年太皇太后在世,大汉奉行黄老之策,无为治之,然而,此法令各诸侯国稳固发展,终究为七国之乱埋下祸端。若以儒家入世之准,教导百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义,使天下百姓知礼仪尊卑之耻,即便诸侯王忤逆犯上,又有何人响应?”

“呵,虓虎可别忘了,七国之乱爆发,完全是因为孝景皇帝被小人迷惑,废弃黄老无为思想,行削藩之策。若坚持无为,不以为意,祸端岂能爆发?”

司匡轻蔑摇头,道:

“大王之意,不削藩,藩王就不会反叛?太祖皇帝建国之时,奉行可是萧何黄老,然而叛乱者,比比皆是。私以为,黄老并不能稳固大汉江山,与之相比,儒之入世,行大一统。反而可令汉之名,永久流传!”

“荒谬!”

刘安勃然大怒,

“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于中央。神与化游,以抚四方。是故能天运地滞,转轮而无废,水流而不止,与万物终始。风与云蒸,事无不应;雷声雨降,并应无穷……由此观之,万物固以自然,圣人又何事焉?”

“百姓若得学识,则皆妄居于上,破自然之法,欲得天地之道,以争权柄。届时,圣人何谈稳固之道?”

司匡声音朗朗,毫不畏惧,强力诘问:“大王可是反对低贱与富贵之僭越?”

“非也,本王只是反对百姓行不礼之事耳。”

刘安沉声,接连说道:

“正所谓民之化也,不从其所言而从所行。若吾侪干预,改其言,覆其行,则何谈教化?”

“故齐庄公好勇,不使斗争,而国家多难,其渐至于崔杼之乱。顷襄好色,不使风议,而民多昏乱,其积至昭奇之难。”

“由此观之,品行不端而妄图引导百姓者,国必顷之!当今陛下虽然圣明,堪比文武二王,然,孰能言后世之君亦能如此?若后世出现桀纣之辈,大汉焉能万世长存?”

“本王以为,下上之间,顺其自然。下无智,则由之,下行不端,则惩之,由此,天下可安。此乃战国诸子之道矣!”

司匡呵呵笑着。

这货被黄老之学影响挺严重啊。

不过也算正常,毕竟其出生之后,大汉就一直在推行黄老之道。

可惜了,如果是元光之前,司匡绝对会认同黄老,毕竟当时无将可用,对匈奴作战的时机尚不成熟。

现在卫青已经出世,霍去病也快能从军了。

机会已至!

时代变了!

司匡神色正然,拱手,反击道:

“大王刚才提及顷襄王,匡且问之,昭奇之难,如何解之?”

“哼!幸庄辛返过,平定祸患。”

“庄辛可为先秦诸子?”

“自然!”

刘安眯着眼睛,重新审视司匡,同时脑海疯狂左转,模拟接下来的驳论。

过世了几百年的人忽然被提及,势必要以之为故事。

庄辛,一生所作所为无非有两个,一个是劝诫傲慢自大的襄成君、一个是助顷襄王收复国土。

然而,无论哪一个,都和黄老之学对应不上啊。

正在刘安疑惑之际,司匡开口了,正确来说是在用腔调吟唱: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

全场都懵了。

刘安眨眨眼,脑瓜子嗡嗡的。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