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让两人感叹的原因。
宗师之境,一点虚言都没有。
在尹航老师看来,眼前的姜然,动作浑然一体,和唱腔达到了一个相辅相成的地步。
唱段,念白,身段,都几乎是无可挑剔,达到了一个演员能够做到的极致。
每一个演员,做这些的时候,在外行人看起来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但是,去听一下新时期的青年演员的作品,和老唱片一对比。
高下立判。
对于美的追求不一样。
以前会去分析人物,会从人物出发,现在的,倒是淡了一些,真的听的久了,就能够听出区别了。
手,眼,身,步。
在小生这个行当里,姜然所做到的,根本无可挑剔。
至少,在尹航老师看来,这位就是新时期的昆曲演员领军人了。
排玉簪记?
排!
这次不缺大角儿了,一定能重新把《玉簪记》唱红苏江。
想到这里,他不禁有些眼神火热,恨不得把姜然看穿了,在别人看来,这是在看戏,在他自己看来,这是在观摩国宝啊。
唱腔就像是最为纯正的水磨石一般,可以细细品味,演员的唱作,都是顶尖的,自成一派。
国家可以把昆曲抬到一个极高的地位,是因为有着独特的文学和艺术鉴赏价值,而作为这些的载体,就是昆曲演员了。
本身,能够把昆曲唱红的,都能够获得不错的地位和认可。
更遑论是这种角儿了。
这是宝贝啊!
至于姜然自己,刚开始看到这么多观众的时候,心态还是波动了一下。
只是片刻,便被他收束住了。
紧张,倒是不存在的,只是震撼。
以前是二三十个老人来听,可以包容他的一切,包括肢体僵硬,身段做不出来,还有几次破音边缘疯狂试探,虽说最后收回来了,却也拼尽了全力了。
但是,你在这种演出中僵硬一下试试。
直接水瓶子就扔上来了。
妈的,花了一百块钱,就看个僵尸跳舞?
和小剧场演出的感觉终究还是不同的,他觉得,至少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要多注重观众一点。
观众要是露出什么不耐烦的神色,他还能控制着自己再表演的投入一些。
在戏台上,如果不看观众的反应,姜然觉得是唱不好戏的,观众们是一面镜子。
除了极个别的人的个别原因以外,你若是把大部分观众唱的离席而走,那你这戏也就不用唱了。
早早的回家种地去吧。
所以要留一点戏外的空间给观众。
剩下的大部分,才是自己塑造的人物。
折扇挂在腰间,脑海之中顿时间清明一片,但是他不能拿起折扇,因为不符合许仙现在的人物。
塑造人物,是很重要的。
比如一些观众在两位旦角儿转身的转折时候,想要起身离开,姜然直接接上了唱,再用声腔感染观众,这是一个演员要做到的。
然后那位观众在最后也并没有离开。
这就是效果的体现了。
再比如,一段唱完之后,又有人想要起身,姜然只是余光扫到,等到这位观众刚刚站了起来,姜然觉得,这段被观众厌烦的原因,应该是自己唱的太平稳了,不应该这么平稳的。
所以陡然增加了音调,团队不愧是专业的,连动着奏乐的声音,也跟着迅速开始增加了调门,这位观众身体抖了抖,更加快步的离开了。
这是让姜然不解的。
难道是他唱的不好吗?
那我走?
没有多想,也来不及多想,他继续的开始唱。
总之,姜然没有将它当成试戏来看,而是百分之百的投入到了这个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