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是一张粗糙至极的东西,似白非白,似灰非灰,其表面密密麻麻分布着毛糙的纹路。
它的名字,叫做‘纸’。
这个东西,毫不夸张的说,它改变了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可以说,在纸张出现之前,人类社会是精英社会,底层的愚民只能被动的接受贵族精英的统治,根本没有办法打破这种桎梏。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
不过主要的原因,无非是那么几个。
第一个就是知识的传播具有局限性。
造成局限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掌握知识的精英阶层对知识的垄断,其二则是知识的载体太过笨重。
眼下能够充当知识载体的主要是这几样东西;竹简、木牍、绢帛、羊皮、龟壳、兽骨。
这其中,竹简和木牍倒是便宜,随处可见,只要稍微熟悉制造工艺,都能弄出来。
可问题是,这玩意太笨重了!
一卷竹简,少说十斤上下。
可你一卷竹简能写多少字?
为什么知识稀少,藏于私人,因为太宝贵了,而且具有‘绝版’性。平常人,谁会轻易将竹简拿出来给别人看。
范瓘也只是口头授课,根本不可能发放教育材料。
绢帛和羊皮就更不用说了,豪奢之家都很少拿这两样东西记载知识。
至于龟壳和兽骨,虽然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仍旧活跃在祭祀中。
在此情况下,知识就更显得‘高贵’‘值钱’。
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了知识的金贵。不过主要还是因为载体的关系,导致知识被‘困’住了。
可是纸张一旦问世,将会彻底打破这种局面。薄薄的一张纸,轻而易举的就能记载一卷竹简的所有内容。
装订的书本,甚至囊括上百斤重的竹简所有的知识。
轻便,简单。
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更重要的是,纸张原材料到处都是,一毛不值。
不过聂嗣很清楚,眼下就算纸张问世,知识也绝不可能普及平民。因为想要打破精英阶层对知识的垄断,还得有另外一件大杀器的配合。
那件杀器,开启了文明的曙光,摧毁了封建精英贵族,让平民能够享受着和贵族们一样的知识熏陶。
这就是第二个限制知识传播的原因,复制性!
但是,聂嗣不打算把那件东西弄出来。
不仅如此,他眼下连纸张的技艺也不会继续改进。
原因很简单,目前他所处的身份,以及自身的实力,不允许他掌控这两样东西。
那他为什么还要造纸呢?
因为他受够了厕筹!
是的,聂嗣一直很想吐槽厕筹,那玩意简直就是要命的东西。
为什么古人上完厕所要更衣沐浴,因为不洗一洗菊花,你一天都难受!
虽然这初版的纸张毛糙的很,可相比厕筹,那简直不要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