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结合后,随着苏摩按下播放键,复读机里的读带转动了起来,周氏旋律也开始响彻在地底避难所的三层之中。
听着歌泡着澡,赶在一点钟,换上一身清爽干净的睡衣后,苏摩轻快的飘到了自己的小床上。
时至今日,就连这一块在废土第一天就打造出来的木板床,也渐渐承受不了苏摩日益强健的身体。
几个木头支角,随着苏摩一翻身,便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但睡在这上面,听着熟悉的咯吱声响起,苏摩的心情反而能快速平静下来,进入到睡眠状态。
呼
呼
一丝丝沉重的呼吸声从腹部传递到鼻腔,又从鼻腔返回到全身。
尽管外界,几乎99%的人都在加班加点,想要在灾难来临的最后一晚,临时抱佛脚。
但躺在地底避难所和铁石山上的这146个人,倒是个个睡得安稳,睡得香甜。
一夜无话
等到七点半,准时的生物钟赶在闹钟响之前,再次打了一个提前量,将苏摩从睡眠中唤醒。
和往常不同,这一次苏摩破天荒的没有直接爬起来,而是翻了个姿势,继续呼呼大睡。
八点钟
九点钟
九点半!
尽管脑海中已经没有了困意,但躺在这个破旧的小床上,苏摩心中的幸福感却是以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一般的直线在飞速上升。
当然,能在废土上实现“赖床自由”本就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
一直等到十点钟,感受到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彻底变样以后,苏摩缓缓的爬了起来,将床头上的幽能水一饮而尽。
厨娘们送来的早餐,已经被一大四小干掉了大半,剩下的放在保温桶里还有余热。
一碗在陕西关中地区非常有名的岐山臊子面放在桶里。
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红油浮面,汤味酸辣,筋韧爽口。
这是一种就算放了很长时间也不会沱的面,在关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在婚丧、逢年过节、孩子满月、老人过寿、送别亲朋等等重要场合,都有它出现的声影。
就着两头这些天村民们在山脚下培育出来的大蒜,腌制出来的糖蒜。
一口面一口蒜,再来一口拍黄瓜。
这一顿饭,苏摩吃了个九成饱,但仍然有一股意犹未尽的感觉。
“呼,这呆在避难所里,伙食也太好了,我一个人出去在海上,又要自己做饭了!”
惋惜的将吃剩下的碗筷放进食盆里,对着目前打包好还没装车的物资,苏摩开始了最后的搬运。
打开门,地虎已经被送回到了门口。
老远处,能看到不少的村民们在放假的这天,漫步在洼地中,打量着废土上的原始风景。
不过所有人倒是都遵守着一个法则,距离地底避难所都保持在五百米开外,给苏摩腾出来足够的隐私空间。
物资装车,两趟,所有打包好的杂物全部带上了船。
第三趟,工作台连带着小型机床,一起去到了位于甲板二层的会议室里。
第四第五趟,一些堆在地底避难所旁边,还没用完的基础材料,被苏摩带上了船,丢在了损管仓。
而这趟搬完,时间也来到了正午十二点,和制定的计划分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