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陶器甚至算是瓷器、泥塑工艺品的始祖,因为他们的原材料都是泥土,只不过其中更详细的东西,比如瓷器用的是什么土,陶器又要用什么土,易归藏并不清楚。
甚至连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易归藏也不清楚,他只能自己动手去试验,只要做出来能用的就行。
那样他就可以告别单纯的烤肉,可以考虑煮的吃,部分他在这几天遇到类似于野菜、蘑菇之类的食材,也可以丰富他的味蕾。
甚至利用野猪之类身上不多的肥肉提炼出动物油,那样的话,他甚至还可以做出煎、炸等手法。
搬了几块儿大小差不多的石头,在洞口处围了一个小圆,这里就是易归藏以后固定的烧火之地,又在300米外的湖水边洗了几块儿形状稍微规整一点的石头,这就是易归藏以后的桌椅板凳。
随后便是最重要的一步,制作陶器。
先挖一个小坑,随后简单测试一下,选了一种类似红泥般,黏性稍微好一点的泥土,易归藏便开始了自己制作陶器的第一步,和泥。
就像农村80、90后部分男孩子小时候玩过的那样,把土当面粉,在里面加入水,不断搅和,形成有黏性的泥。
没有像样的工具,易归藏只能按照自己的猜想,把这些泥当面粉一样使用,学着以前母亲和面的手法,在还算光洁的石头上不断的揉搓,挤压,争取让手中的泥变得光滑。
一整套忙下来,天色已经彻底黑了下来,易归藏不得不点燃火堆,挑灯夜战。匆匆吃了几口烤肉垫了垫肚子,继续和泥对着干。
干了就用手沾沾水,一直接近3个小时,易归藏才揉出两大块儿泥土。
随后他为了防止泥时间长了会变干,不得不熬夜捏形状。
第一次制作,还属于测试阶段,他选择制作的就是比较小的工具,一个半圆形像锅一样,但锅口直径只有30多公分的小锅。
因为没有模具,他只能一点一点耐着性子去用手捏,用手抹平。
至于另一个,易归藏打算以盘子为原型,做一个平底锅,半圆形的锅太麻烦了,为了省事,他决定偷个懒。
第二天一早,将做好的两个陶锅放在阳光底下晾晒,同时易归藏也开始收集枯叶之类燃烧时间不长的燃料,因为他记得这种好像不能烧过了,不然容易烧裂。
宁可浪费点时间慢慢烧,易归藏也不想因为偷懒被大火烧坏,那样浪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
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易归藏一遍又一遍不断的用碎火烧制自己给予心血的陶锅,直到当天下午,他少了十几遍,敲着终于有清脆的声音。
听到这个声音,易归藏心里万分欣喜,不顾身上的灰土,立马就想去取点水试验一下看能不能用,不过他硬生生的忍住了冲动!
野猪肉已经没多少,经不起浪费,尤其是为了这口锅特意留的猪肘子,需要不少配料,易归藏想把这两口‘锅’先晾一晾,明天出去打猎,顺便找找适合的配料,晚上再尝试用自己辛苦做出来的这两口‘锅’做美味犒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