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明君圣主,必然所图甚大。
太祖之后,多少朝代更迭,张家都没有再有真正意义上的出山,当然,张家也未必有遁入方外那位老祖宗那样的后人。
这些年,也不知道是因为念丫头阿娘的死,还是因为有念丫头这样的年少惊才,反正种种机缘巧合之下,张家终于往前站了一步。
可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若是官家硬要把念丫头留在宫里,无异于明晃晃把张家拉入局中,可张家是有祖训的,到时候,只怕是个谁都料不清楚,却又能想见的几败俱伤之局面。
官家要的是太平盛世,张家是否如这回一般全力辅佐,是将来盛世最重要的基石,而念丫头的态度和身份,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张家的决策。
官家断不会拿一门看上去拉进了,实则却推远了的亲事,去影响这个基石。
这门亲事,虽说是迫不得已,却也是张家主动想结的一门亲事,至少,张家上下,都极其信任王家,不然,也不会在这样的时候,把这么大的事,托付到王家手里。
王家还有位眼明心亮,心性豁达的明夫人,大约这也是张家相中王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余的,大约还有很多原因,比如,王家在京城根底单薄,即便在浔阳,那场大水之后,族中子嗣也几近凋零。王相精明能干,极得官家青睐,当然也是对官家、对朝廷,最为尽心尽力的相爷,官家心里想什么,王相公能推个八九不离十。
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王家三郎从前病了十几年,如今好了,王家人却更能体会病家的苦……
南边的冬日,依旧是一件单衫便能舒舒服服过去,广南王太妃在竹影婆娑之下,饮着茶出着神,白嬷嬷见得老太妃陷入沉思,早就住了声。
老太妃想过那许多,倒是突然笑着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丝欣然:“才刚老身细琢磨了一下,张家这位老祖宗,眼光还是好得很,念丫头归于王家,当算是最合适不过的一门亲事。”
“将来,念丫头顶着秦姓,归于王家,这样的身份,把君山女医馆建起来,无非也就是借了些力,这样的力,张家愿意出,说到底,张家这个隐,并不是万事皆休,实际上,他们想的都是普通百姓,是把更多心思,用在解百姓疾苦上。”
白嬷嬷连忙点头道:“那可是真的,平日里不觉着什么,如今朝廷这些税赋策略,只要不是懒汉,吃喝穿都穷不了一家人,可要是一家子出了个病人,那就是要么等死,要么勒紧裤腰带治病,弄不好再背一身债……”
老太妃沉默了许久,才叹了口气道:“如今看起来,无论是他云家,还是我们吴家,在张家面前,都是落了下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