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卿要朕来拿主意,可朕又该如何拿主意呢?”
“土木一役,二十万官军,英灵在上,血染沙场,虽王振弄权,但如此大战溃败,太上皇心有不安,乃是常事。”
“朕已数遣使臣,往瓦剌迎复,大同,宣府,居庸关等处,也有朝廷大臣迎候,若别的事情,朕尚有法子,可太上皇自己的心结,朕该如何拿这个主意?”
朱祁镇不是要装圣人吗?那就让他去当好了!
盛名累人的滋味,可不是那么好受的。
甫一开口,朱祁钰就将这位太上皇捧得高高的,但是意思却明明白白,太上皇自己不愿意回来,我这个做弟弟的,还能逼他回来不成?
老大人们顿时感到有些头疼,怕什么来什么,果不其然,天子也耍起了脾气,这两兄弟,真的是……
踌躇了片刻,胡老大人将目光投向了吏部尚书王文。
如今于谦不在京中,能够劝得动天子的,首选便是王文。
这个老家伙,脾气虽然又臭又硬,但是不会看不清楚局势。
眼下,太上皇在宣府停留的时间越久,舆论上对于天子的评价,就越不利。
果不其然,在片刻的沉默之后,王文也开口道。
“陛下,话虽如此,但是太上皇驻跸宣府,的确不是长久之计,当尽快迎回,行仪典,送南宫,方是正理。”
这其实算是比较客观的选择了。
就像在召见群臣之前,成敬想问但没有问的一样,如果单纯从利益的角度出发,尽快将太上皇迎回京城,然后督促他老人家下诏罪己,将大政之权彻底奠定下来,才是最大的正事。
在这一点面前,其他的一切,都可以稍稍让步。
所以,哪怕大同城外,太上皇执意要用那些蒙古护卫,朝中也都装聋作哑,没有人多说什么。
事有轻重缓急,不能掂量不清楚。
天子的神情明显有些不悦,但是,王文的面子,他的确还是看的。
于是,沉吟片刻,天子问道。
“既然如此,诸卿觉得,应该如何说服太上皇,早日回京?”
总算是让天子把这个弯给拐过来了,老大人们纷纷松了口气。
旋即,胡瀅再度开口,道。
“陛下,太上皇逡巡宣府,无非是因为,在土木堡一祭,触景伤情,心有愧疚,既然如此,不妨陛下和圣母各修书一封,命朝中大臣送去,对太上皇开导一番,或许,便能纾解太上皇心中郁结。”
这当然是胡说八道!
虽然于谦的话中语焉不详,但是,在场的群臣,哪个不是跟太上皇打过多年交道的。
指望这位主因为心怀愧疚,所以不肯回京?
呵呵……
再联系到东厂太监舒良前段时间匆匆离开,赶往宣府,他们哪还猜不出来,这土木祭奠,到底是怎么回事。
想也知道,太上皇的性子,受了这么大的气,必然不会善罢甘休。
所以,这个时候,他老人家需要的,只是一个下得去的台阶。
这个台阶给皇帝来给,得宫中的圣母皇太后来给。
太上皇既然喊出了心有所愧,所以请天子去其帝号,罚去守陵,那么,要给他台阶,自然是要从亲亲之谊,孝道人伦的角度出发。
宫中圣母仍在,太上皇谪居祖陵,岂非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