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高额的朝廷俸禄供养,又有极高的刑律豁免权,很多高阶宗室,在地方的日子其实过的还是很逍遥的。
尤其是各地的亲王,郡王,出则前呼后拥,入则娇妻美妾,根本没有丝毫修改宗室政策的意愿。
真正需要谋生之路的,是那些数量庞大,但是偏偏没有什么话语权的低阶宗室。
这一点,其实在这个时候,已经初见端倪了。
太祖初封的晋王,楚王,周王,鲁王等好几支藩国,因为就藩的早,如今已经绵延到了第六代甚至第七代,数量十分庞大。
各地宗室的俸禄,并不是由朝廷划拨的,而是由当地的税收直接供应的。
地方上既要保证给朝廷的税收,又要供应宗室的俸禄,必然是捉襟见肘。
如此一来,在朝廷的默许之下,地方就开始悄悄的自行削减给宗室的供应。
亲王郡王之类的高阶宗室,他们是不敢得罪的,最多也就是拿别的东西折色,但是对于低阶宗室,他们就明目张胆,先“欠”着了。
这就导致了,低阶的宗室受朝廷限制,不能自己谋生,同时,也拿不到自己应有的俸禄,过的日子相当的差。
所以他们是最迫切的,想要朝廷能够放开对宗室的限制的,但是偏偏,他们在朝廷当中,一点话语权都没有。
至于那些有话语权的高阶宗室,不仅不想放开这个限制,反而在竭力维护。
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朝廷一旦开放宗室们自行谋生的路子,接下来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对宗禄的缩减。
所以,他们宁愿维持着地方上暗搓搓的将俸禄折色,等到被逼的狠了,就上奏朝廷控诉地方官,也不愿意配合朝廷的改革。
对于宗室的改革,其实是越早越好,因为越往后拖,藩王就会越多。
更重要的是,王朝越往后发展,天子受到祖训的限制就越严重。
所以朱祁钰对于宗室的问题,其实是有一套自己的方案的。
首先就是不能急,要是一上来就削减宗禄,取消宗室仅剩不多的特权,一定会招来激烈的反对。
这帮宗室别的不会,但是闹事是一把好手。
更不要提,如今朱祁钰的位子,其实也没有那么稳。
宫里有一个上圣皇太后,迤北有一个太上皇,底下还有个等着继位的大侄子。
所以这件事情,要分步骤的来做。
这次召集宗室进京,朱祁钰其实就打算做两件事。
头一件,是放开低阶宗室考取科举的限制,这算是小小的撕开一条口子。
然后,再逐步的放开对于他们参与其他行业的限制。
这样一来,可以给这些原本就领不到什么俸禄的低阶宗室,寻一条谋生之路。
另一件,就是设立高阶宗室专门的宗学。
如果说放开科举限制,是朱祁钰根据晚明的改革照搬过来的,那么宗学就是他在晚明的改革之上,进一步发展尝试的新举措。
嘉靖时期,对于宗室有过一次大的改革,设立宗学就是其中的措施之一。
但是这个宗学,显得过于保守,只是出于宗室们太过跋扈,对于地方治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为了教导宗室们忠君爱国,安分体己而设立的。
在朱祁钰看来,宗学完全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他的打算是,将宗学设在京城。
入学的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各亲王府的嫡子庶子和郡王府的王世子。
这些人以后,最次也是会有郡王之位的,为了地方的安定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