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仲摆了摆手:“我是杞人,你不懂我们的苦痛。国家都几经辗转,国民也许多流离各地。前些年,我周游各国,战争死亡也看了不少,可终究是心绪难平。各国纷争数百年,多少国家被灭啊,死伤无数,什么时候能结束呢?”
杞国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寄人篱下的历史,夏朝以后一千多年里都是小国,随波逐流罢了。结果就是,杞人的忧患意识格外浓重,而杞人忧天也不过是其中的部分展现罢了。
杞仲同样受到这种国民性的影响,从出生似乎就带着阴郁的色彩。
智朗长长吐了口气,说道:“等到只有一个国家,自然就结束了。”
“又有何用?”杞仲摇了摇头,“不过是重复周灭商之事罢了,数百年后,又是一次循环。”
“怎么会呢!”智朗却说道:“你以为还会有那么多诸侯?我说的是,只有一国!不再分封。”
“不再分封?可,那该如何治理?难道全部设县,指望那些吏员就治理各地吗?”
在杞仲眼中,甚至在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的眼中,分封当然是要比设县好得多。在那些封邑,毕竟是自家的地方,大夫们至少是尽心治理的,而且还要顾忌国人的态度,很少有大夫真的肆意妄为。
但设县则不同,因为官吏时常调动,自然不会尽心,时不时的就有官吏作恶之事。
智朗并不作答,只是笑了笑,就绕了过去。
……
天气慢慢热了起来,人们身上的衣衫越来越轻,这是盛夏来临前仅剩的惬意时节了。
在摆平外部的战争威胁后,下一场战争又暂且不急,智朗终于有机会把注意力转向了内政。
在汇聚了大量信息,又经过多次商议后,一份多达数万字的内政改革策划终于完成了。
而整个策划的核心目标只有一点:提高国力。
再具体的说,则又有五个方向:制度、手工制造及商业,农业技术、人口、教育。
原本该最困难的制度改革,但在智朗这却是最容易的,几千年的制度演化过程全在他心中,他要做的只是根据现有条件参考着制定而已。
而手工制造及商业,这个则是早就在进行的了,车驾制造、陶器、纺织、皮革,这些产业正在智氏各地迅速扩展。当然,手工制造的发展也就那几个一般行业,而铁器以及造纸这样的核心产业则仍然是严格保密,甚至连产品都是严格限制对外出售的。
工坊的扩张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新技术的发展,比如更复杂的金属机械、烧砖瓦、烧陶器、甚至烧制琉璃的新技术改良。
不过,在很多方面智朗也无能为力,他只能集结一批工匠,再给点方向,剩下的就是大量尝试。当然,这种过程注定是曲折、漫长且代价巨大的。
农业技术,重点则是水利设施、以及高产作物培育推广。
人口问题,则是提高寿命,应对之策也只能是推广卫生知识。
最后,重中之重的是教育。智朗选择的是大量开设学堂,同时推广楷书,替代复杂的篆书。
Ps:下一章要明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