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的话,给你留下本武林秘籍,你不识字,那不是抓瞎了么?
还得懂些医学药理。
但亏就亏在,那个年代做啥都讲成分的。
老宋成分不好,进不了工厂,当不了光荣的工人阶级。只能当个小贩子。
顺带说一句,如今的年轻人,知道“成分”是什么意思的已经很少了。
若是再过二十年后,陈阎罗重生回来之前那个年代的话,已经没什么年轻人知道这个词儿了。
——靠走街串巷的各种谋生,老宋在金陵城养活着宋巧云,也靠着一路供了孩子上学。老蒋还特别整齐,一路念到了高中。
在那个年代,已经是罕见的高学历了。
然后呢,就到了WG。
WG的时候,老蒋就倒霉了。
知青么。
当时正念高一的老蒋,响应国家政策,知青上山下乡——不去不行的,况且学校都停课闹GM了。
各种H小将。
老蒋是个厚道性子,做不来那种文斗武斗,把自个儿学校老师拉到操场上吐人唾沫的事儿。
于是,少年老蒋上山下乡。
这个时候,老宋就出了一把子力气,做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动作。
老宋砸锅卖铁托人找关系,最后弄成了一个事儿。
把老蒋上山下乡的去处,最后安排到了,回十字村。
于是,把在金陵住了多年的小院子,家门上了一把锁。老宋带着十来岁的小蒋还有宋巧云,回了十字坡。
多年后,老蒋回忆起这段往事,无比感激自己的师父做的这一切!
那年月,其实很乱的。
各种知青上山下乡,其实有很多过的非常惨——这个不好细说。
但回十字坡就不同了。
老宋是这里的本土人出去的,回去就等于回家,乡里乡亲的,都有人帮衬着。
尤其是小蒋,还听说自己学校里的同学上山下乡去了别处的,住草泥糊的屋,每天干活儿改造思想,放牛的放牛,种地的种地,吃的也差,有好些知青为了一口吃的,还不得不偷鸡摸狗,结果还和本土的乡亲闹了矛盾,还有人被揍的很惨。
听闻了这些,再看看自己个儿在十里村的日子。
那真的,一个天山一个地下。
屋子给分了个好的大的——屋顶漏雨和房梁维修,都是本村的宗族乡亲一群小伙子帮着弄好的。
棉被什么的,也是张家借一床李家送一卷。
灶台的砖头都是村里二十多户人家给凑出来的。
其实按照规定,小蒋是知青下乡,也要干活儿的——当然也不白干,有工资拿的。
那年月,这叫工分。干多少活儿,挣多少工分,然后多少分可以换多少口粮。
看,这不就是积分制么。
可见积分制在华夏早有渊源……
但是本地本乡的人,都当老宋一家是自己人回来的,都愿意照顾着。
而老宋更是拿定了一个主意!
“国家如今有点乱——但这么大个华夏,不可能一直这么乱着,迟早一天得拨乱反正。
古往今来,不管哪国哪朝,只要是稳定的社会,有文化才能吃的开!
所以,不读书不行!”
于是,老宋给小蒋定了路子:在家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