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琏嚷嚷道:“我看不如直接拨银子到各院,各自开小厨房。”
贾珍看了王氏一眼:“这样好,丰俭由人,还省事。逢年过节,有客登门便走公中大厨房。”
王氏张张嘴想反对,却被贾珠的眼神制止了。
私下里,他给了王氏两千两,悄悄说:“母亲,以后儿子会给你银子花,公中才能挤出多少?”
王氏嗔道:“你在翰林院花的比挣的多!”
贾珍笑道:“我同珍大哥哥合伙,搞了个煤炉煤球厂,还入股去渤海国贩卖丝绸布匹收珍珠海味毛皮,您就等着收钱吧。”
自此,王氏绝了贪污公中银两的心。
中年妇人一个劲儿的捞银子为的是什么?自然是子女,怕子女吃苦受罪。
若明了子女不仅能自力更生,还能成为依靠,谁又会做那起子上不得台面的事儿?
将欠银的事儿商量好,贾珠便前去东府道喜。
白天的时候,没出门,贾珍就迎来了前来道贺的亲朋故旧。
最先得到消息的是荣府。
贾政与贾珍当时都在当差,来的是贾母与王氏。
在一堆穿红着绿的丫鬟婆子簇拥下,二人联袂而来,说了不少吉祥话,什么“荣宁两府同气连枝”,“互相扶持”之类。
老太太虽年纪大了,然头脑一点不糊涂。
长孙贾珠虽中了进士,却还在翰林院读书,前程未卜——可别说入阁的都是翰林,那翰林院上百人,有几个能当阁老的?
眼看着东府越来越好,权势影响一日强过一日,有复兴之兆,比西府都本事,老太太早就下定决心,要将两府绑在一起。
其实想多了,便是她什么都不做,宁荣两府也分不开。
尤其贾珠贾琏都算懂事,贾珍更不可能将西府丢下。
反正都要结盟,能选有血缘关系的族人,总比选不知底细的外人好,尤其他还是贾氏族长,话语权极大。
便是金陵几房经过上回他铁面无私的整顿,不也服软,好好配合了?
每年过年过节都殷勤的派了家中机灵小辈前来,为的是能入了他的眼,给安排个差事。
贾珍也不推迟,但凡能通过考较又心思正,有几分才能的都给找了门路,西郊大营,五城兵马司,飞鱼卫,龙禁尉,白马书院,干什么的都有。
族人有了奔头,又看到前程大好,那是打心眼里服气。
利字当头,谁会不服?
反正以贾珍所见,所有人情往来,爱恨情仇,都可以从利字上寻到根由,概莫能外。
贾珍升爵,是整个贾氏宗族的大喜事!
贾母忙不迭的前来,为的是同贾珍商量,该如何趁此机会,庆贺一番,显摆显摆,让各家明白她宁荣两府又得了皇上青眼,回到了权力中心。
毕竟,京中根深叶茂的官宦勋贵宗室,极少有人不知道永泰帝不喜贾赦贾珍。
冷处理贾家的深层次原因大家不清楚,但极可能是为了贾代善贾代化的面子才不得不护着。
贾家给人的印象是既不能冷了,又不能太热,不能相交过密也不能落井下石的欺辱。总之,各种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