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早饭,张俊平骑着自行车驮着父亲,前往县城。
父亲作为生产队长,有一辆自行车。
当然,这辆自行车还是用张俊平寄回来的钱买的,公社给解决的工业卷,算是给生产队长的福利。
这个福利早就有,可是张英尧拿不出买车的钱。
别人家是装穷,谁家不藏着个二三百块钱。
他们家是真穷,光是几个孩子上学,每年不光攒不下钱,还要拉不少饥荒。
这种情况,直到张俊平考上大学才好点。
父子俩个骑着自行车来到县城,绕了一圈,找到一个早市。
早市上卖什么的都有,大白菜,青萝卜,小米,面粉,鸡蛋,活鸡,猪肉,羊肉,倒腾粮票的、卖荆条编的生活用品的,卖家具的。
还有卖早点,小吃的,卖对联、门钱、年画的,很是热闹。
每走一处,张俊平都要耐心的问一问价,基本上每一次问价,都会买上不少。
在一处猪肉摊子上,张俊平还买了一个猪头,一副猪下水。
又到卖羊肉的摊子上,买了半只羊。
不大会功夫,自行车上就挂满了买来的东西。
再去问价,摊主明显比之前更加热情,哪怕张俊平问的比较多,很多和买东西没啥关系,人家也愿意告诉他。
最后,张俊平卖了四条潍河鲤鱼,才离开早市。
转了一圈,买了一大堆东西,出了早市,才早上八点。
“达,你有什么想法?”回家的路上张俊平问道。
“啥想法?”
“你对早市有什么想法?”
“挺热闹,买东西的人很多,东西很贵。”
“是啊,鸡蛋八分钱一个,猪肉不要票,一块三一斤……
您说,咱要是养上一千只鸡,一年光卖鸡蛋能卖多少钱?也不按八分,就按五分钱一个算。”
“多少钱?”父亲算了一会,也没算明白。
“咱们集中饲养的话,一只小鸡大约四五个月就能下蛋,咱们就按五个月吧,一年还剩七个月的嬎蛋期,一千只母鸡,按平均每天八百只鸡蛋算,一天就是四十块钱,一个月就是一千二百块钱,半年就是八千四百块钱,再刨除饲料成本五千块钱,以及买小鸡的钱五百块钱,基本上这一年下来,就能白赚一千只鸡,还能赚两千九百块钱。
咱刚买的这只鸡,花了三块钱。也就是说,一千只鸡,一年之后卖掉,最少能赚六千九百块钱。”
“平子,账不是那么算的,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
这鸡要是死起来,那可是一死一片,一千只鸡几天功夫就能死光。”父亲很不认同张俊平算的账。
“您说的没错,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
您刚才也说了,这是老话。
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咱们养鸡也要讲究科学养鸡,您认识畜牧站的人,找个技术员过来指导一下,能花几个钱?
国家现在提倡,鼓励老百姓搞农业生产,您要是养一千只鸡,公社畜牧站肯定乐意派技术员过来指导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