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经过上次的万里奔袭,他的身体潜能好像被开发了出来。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以前他只能吃一碗饭,因为他的运动量少啊。
但是那次长跑之后,他储存的部分未知能量释放出去了一部分,这就导致他这块电池需要重新补充能量。
而他经过奔跑,把全身的细胞功能都开发了出来,于是补充能量的效率大大提高。
这样他的身体能吸收到的能量就更加纯粹,他的身体细胞的进化完全率就越高。
如果说以前的他是一节南孚电池,现在的他就是NSG制造的新型电池。
仔细体验了一下周身的变化,高昂松弛了下来。
那些悬浮着的物体,一个接一个掉到了地上,而那盆仙人掌,则被他又送回了窗台。
在刚才的过程中,高昂能隐隐约约地感受到自己身体的变化。
表皮细胞好似受到了什么指示,纷纷蠕动了起来。
这股蠕动很轻微,轻微到就连他自己都看不出来,但是却又实实在在发生。
正是这些细胞的蠕动,形成了一股未知的合力,犹如黑洞一般,把那些目标物纷纷吸了过来。
但是,这种能力并不能让他飞起来。
黑洞是用来吸的,如果他想飞起来,必须要和地黄星形成斥力。
也就是说,他需要把自己变成和地黄星异性的磁极。
“磁极……电磁……我把我自己变成一个电磁铁不就行了?”
众所周知的是,地黄星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电磁铁。
这个磁铁具有多种其妙的特性,比如磁极漂移和倒转。
历史上有很多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假设,但是最后都无法解释这两种现象。
直到1958年,岛国的地磁学家利五常次在发电机假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双圆盘耦合发电机模型,巧妙地解释了地黄星磁场形成和变化的原因,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同。
利五常次认为在地核和地幔交界的位置,液态的外核物质会形成对流,构成一个巨大的发电机。地磁场就是由发电机发出的电流激发的,我们可以把对流的物质看作是旋转的圆盘,这两个圆盘之间就会产生两股方向相反的电流,同时激发出两个极性相反的磁场。
由于两个圆盘旋转的快慢不同,各自的旋转速度也在不断变化,其中一个强度更大的磁场就会占据优势。在电磁耦合效应的作用下,这个方向的磁场被不断增强放大,最终就形成了地球磁场,并且不断随着外和物质的对流而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我如果想飞起来,其实有两种手段。”
第一种就是改变自己的磁极,把自己变成和当前位置磁极同性的磁极就行。
当然,仅仅是变成同性磁极也不行,还得加大自身磁极的磁性,要把这股斥力增强增大到足以摆脱地黄星引力。
第二种就是不改变自己的磁极,改变地黄星的磁极。
因为高昂可以控制自由电荷,而地黄星的磁极本来就是由于内部导电流体的定向流动而产生的,所以在理论上他也是可以控制这些导电流体的。
如果说,他的能力达到一定范围,完全可以手动改变地黄星磁场,使之发生倒换。
相对于第二种手段,第一种会显得更加合理一些,也更容易实现一些。
这种方法改变的只是他个体而已,对其他人没什么影响。
而第二种方法,则会改变整个地黄星的磁场生态,带来的后果无法预料。
严重一点的话,甚至可能会造成现代文明的陨落。
高昂以前只是控制其他的电荷,让它们产生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