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呀?”郭家齐没抬头,随口问道。
“还能有谁,香香呗!”柳翠玲说着,已经满脸堆笑的从屋里迎出来,“哎呀,大热的天,你怎么来了,快请屋里坐。”
柳翠玲把王雪婤让到屋里坐下,然后去案板上拿西瓜。
王雪婤再三推辞,架不住柳翠玲真心相让,王雪婤只好拿着西瓜吃起来,边吃边感叹,“哎呀,叔,还是你这屋子舒服,进来真是凉快,不像是我那房子,要是不开空调,热的像是火炉一样。”
“一样的一样的,现在年轻人都喜欢楼房,不喜欢在这种窑洞里住,也就是我们老两口,住习惯了,舍不得。”柳翠玲笑着说。
**十年代那会儿,村里家家户户盖新房,都从窑洞里搬出来,搬到新盖的大砖瓦房里,可是那种房子冬天冷夏天热。
冬天把人冻死,夏天把人热死。
刚开始冬天可以生炉子,新盖的砖瓦房不像是窑洞,密封比较严实,经常会发生煤烟中毒的事情。
每年冬天都要发生几次这样的悲剧。
住窑洞的时候,生炉子是不需要烟筒的,以致于人们最初住在砖瓦房里的时候,生蜂窝煤炉子也没有烟筒,以致于频频发生悲剧。
次数多了,人们就总结出经验来,后来蜂窝煤炉子经过改良,就有了烟筒。
可是雪白的墙壁,被蜂窝煤炉子熏得乌漆嘛黑,难看的要命。
柳翠玲一直不喜欢住大房子,虽然现在有空调,可是每天开空调的费用都要几十块钱,每个月几乎几百上千块的电费,她是真的舍不得。
“空调不能总吹,会有空调病的,还是这种房子里舒服,自然凉快比什么都好。”王雪婤自然不会说她舍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开空调,只能用空调病当做不开空调的借口。
“是呀,你喜欢就经常来,大家一起聊聊天。”柳翠玲也不揭穿她,还盛情的邀请她来家里玩儿。
村里很多家装空调的,都因为舍不得电费,几乎就是个摆设。
有的家里,白天吃过饭,就去别人家串门,天黑后就在村子里乘凉,夜里回去睡觉前开一会儿空调,然后就睡觉。
“我也想来,可是没时间呀。”王雪婤吃完一块西瓜,拒绝了柳翠玲递过来的第二块西瓜,擦干净嘴巴,开始说正事,“叔,婶儿,我大兄弟的亲事说的咋样,两孩子现在处的如何了?”
“还行吧,上次打电话回来,说是挺好的,两孩子都挺好。”柳翠玲回想着前天给儿子打电话的情况,儿子的确对陶家姑娘挺满意的,说那姑娘特别懂事。
她心想,如果懂事,就不会临走前来家里要路费,如果懂事,就不会要求他家定亲后必须供她继续读书。
可她什么都没说。
“挺好的就好,陶家的意思就是,如果大家没有意见,就敢在这两天把亲事定下来,马上就该学生开学了,到时候两孩子都在京城读书,也能相互照应着。”王雪婤笑嘻嘻说道。
话音刚落,柳翠玲脸色就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