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恩师,姓赵名讳伯仁。”
梅督学点点头,刚刚在戚仁明的话中他也已经猜到,这个就是府试第二的赵伯仁了。
他的文章也是看过,算得上比较老辣的了,想不到是步儒的恩师。
寒暄坐下之后,步儒吩咐书童步候去泡茶。
早段时间步儒去赶考时,步候家父出了意外身亡,他回去了三个月,这两天才回到步儒身边的。
三人坐下后,一场主宾尽欢畅谈。
期间梅督学自然是一有机会就问步儒关于尚书的见解,这是他最感兴趣的。
当初步儒因为姜仪的意见选了尚书,治学的时候,每晚都和姜仪讨论书的内容,一开始他是喜欢和娘子讨论的温馨有趣氛围。
后来他渐渐发现,妻子对这尚书的很多解读见解,都十分奇特而精妙,和市面上几本主流治尚书的见解书籍很有不同,但仔细想想却很有意思。
他自然不知道这些解读是娘子在数百年后看百家讲坛某位名家讲述,自己又去研究过一段时间之后,吸取了这些经过数百年无数治理尚书的名家,再次解读后的精华。
只以为是娘子天生聪慧,脑子天马行空想出来的。
讨论久了,自然就慢慢接受里面的很多观点,然后综合别的名家治学书籍,和自己的心得,得到了现在对尚书的理解。
或许他的作文水平还有限,无法将这些心得见解完整有序,符合逻辑,熟练运用华丽辞藻写出文章来,但要说靠嘴巴说,还是能说出个一二三来的。
赵夫子不是治尚书的,因为不够深入了解,对他新颖的见解并不觉得出奇。
梅督学却越聊越惊为天人。
他治了大半辈子的尚书,实在没想到还能这般解读,眼前这小友对他来说简直是宝藏啊。
当然,除了聊尚书,还聊了其他的四书五经,或书法,做文章之类读书人的事,这一聊就直到天色黄昏。
兴奋过头的梅督学在管家几次的几次暗示之后,才明白自己该回去了。
于是便依依不舍的起身告辞,要知道那尚书的内容也只聊了一小段而且,若有时间,真想拿出尚书,从头到尾谈论一遍啊。
姜仪此时进了院子笑道;“我已经预备了酒菜,方才看你们聊得这般投入和开心,不敢打扰。现在天色晚了,这位先生现在不如留下来吃个便饭再走,吃完还可以再聊一会。”
梅督学闻言笑道;“如此甚合我心意,只是无端端的做了恶客……”
“朋友你可千万别这样说,今日和你相谈半日,我也是受益匪浅啊。”赵夫子笑呵呵的说。
三人重新坐下,姜仪叫柳儿和椿儿端上酒菜,又道;“先生是外地来的吧?应该还没有找到住的地方。”说着扭头对院外的一个少年道;“林乐,你去来福客栈找两间干净的上房,一会让这位老先生过去休息。”
“这怎么好意思,哈哈哈。”梅督学大笑的说了句,却并没有拒绝。
老管家见老爷笑得灿烂,心道;老爷很少平白受人恩惠,今日恐怕也是开心,而且这对小夫妻也会做人,合该走运,就算以老爷从来不徇私枉法的性格来说,这小子的秀才功名也怕是没得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