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备考时太紧张了,五个人天天互相切磋,现在自然应该张弛有度,放松一下。
县试放榜还是挺快的,第四天,就大街小巷的说要放榜了,于是不少考生连忙赶去县衙门口,等着放榜。
赵夫子说人太多不想去挤,叫步儒帮他看,于是另外四人就拥着往县衙走去。
刚刚去到时人还不多,但三五成群的考生陆续涌来。
不多会,彭清石和老周也来了,两人见了步儒,均上前来打了声招呼。
因为见他这里有两三个不认识的,便没多说什么,往旁边人少的地方去了。
人越聚越多,不多会,就有大几百号人围在县衙前的空地上,原本就不大的空地此时围得水泄不通。
快近中午时,一阵锣鼓响起,外面有人喊;“放榜了!”
然后见一群衙役冲开人群,走到一块大木牌前,开始贴纸。
原本喧闹的人群此时屏住呼吸,个个死死的盯着那大红纸。
这红字如碗状,就是一个小内圆,一个大外圆,读书人叫这团案。
团案的中间写了一个大大的‘中’字,贯穿整张纸,
而这个‘中’字也有讲究,上面长下面短,有点像‘贵’字的上半部。
而这种写法,其实就寓意只要这次中了,就算离贵人进了一步。
团案的两个圈,分别写上五十个考中的考生名字,里面小圈写前二十名,名字围成一个圈,上方正中的,就是第一名案首。
外面大圈写二十至五十名,也是围成一个圈,上方正中是第二十一名。
一千个考生,就取五十个,这考取的难度可见一斑。
然而这还是个科举小县的考取几率。
这个大永朝南边一个读书人不多的小山城每年只有一千人左右考试,如果在东边那些科考强县,一场县试就三四千人,而且录取的人数只会多一二十个,更加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但不在这团案里面的,也不是完全没机会,因为这之后还有一个副榜。
在副榜上的可以在这几天内再考一场,然后再取十名出来,去参加府试。
团案终于贴好了,众人的眼睛齐齐的往内圈上方看去,那是县试第一名,案首的位置。
“赵伯仁!”很多人不约而同的喊出声来。
“这赵伯仁是谁?怎么没听过这个名字?”无数的考生顿时议论纷纷起来。
毕竟这是个重要的位置啊,可以这样说,考中县试案首的,几乎就内定过府试了。
就算知府大人和知县大人的眼光不同,但毕竟是自己的下属,下属录取第一的人,就算名次低点也要让人家过啊,不然人人都说知县眼光不行,他也难做人不是?
同一个时期来考试的考生,大部分是能互相认识一点的,特别是能考案首的有才之人,在县里肯定有点名气,可这个赵伯仁居然没多少人认识?
和他们茫然不同,步儒却由衷的感到高兴,这是赵夫子的名讳啊。
自己的老师果然不同凡响,就算被人顶替了秀才之名,再考回来也如探囊取物。
“这是赵夫子吗?”步水云不确定的问了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