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葬元 > 第363、364节 唐国新政…中堂调兵

第363、364节 唐国新政…中堂调兵(2 / 5)

“尔有公心,虽错不罪。是公是私,尔等自知。我唐新创,临民日短,怎可老气横秋,暮气沉沉,不思锐意革新之道,而蹈亡宋之覆辙?此时不变,来日何难!”

“吾之君命,谋国谋民,致力图强,非为李氏一家一姓之私利,亦非思虑不周之乱命,所图之大,布局之远,恐非尔等尽知。尔等遵命照办即可,夫复何言。倘若轻谏,则公心许与不许,当在两可之间……”

这道令旨重重敲打了文官,说白了就是,你们别哔哔,你们懂什么,老老实实听命就是。要是再动不动进谏劝阻,那到底算不算公心,就是我说了算。

林必举等文官看到李洛的令旨,无不出了一声冷汗。他们原本以为,君侯和夫人都是很好说话的人,应该会察纳雅言,是仁宗一般的君主,想不到并不是那么好说话啊。

但是,李洛和崔秀宁都没有想过撤掉林必举。林必举不过是以宋朝名相标榜,在这个时代,并无不妥之处,只是跟不上两人的思维罢了。

这两年,林必举兢兢业业做了很多事,也是能干的,基本上把政事管理的井井有条。只要他以后不要保守,还是能用的。

所以,在经过李洛的严辞敲打后,崔秀宁又派人给林家送了十斤鱼翅,以示安抚。

如此一来,新政就轰轰烈烈开始了。

除了增加女科考试,官吏一体,设立乡村公所外,新政出台的东西越来越多。

四月十八日,崔秀宁下诏设立三级学堂,取代宋朝的私塾和书院。并规定,每个村设立村学堂一所,凡是五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孩童,无论男女,必须进学。

村学堂暂设教师一人,学制五年,主要教授百家姓,千字文,农历,以及还未编写的《华夏简史》,《华夏地理》,《算术》。

每乡设立乡学堂一所,学制三年。浅学经史子集和六艺。六艺中的数,骑,射为必学。考试不及格的,不予毕业。

各县设立县学堂一所。考试入学,学制三年,教授经史子集和六艺,骑射由军士教授。毕业成绩优秀的,授予秀才功名。

秀才可以参加科举,参加武官考试。通过科举的,授予文士;通过武官考试的,授予华夏武士。另外规定,军中具有锐士以上军衔的,也授予华夏武士称号。

无论文士还是华夏武士,统称为“士”。

士,就是唐国的统治中坚。但士也要缴纳赋税。

四月下旬,又出台一项不算新的新政内容:建立道庙。

始祖庙祭祀炎黄,老君庙祭祀老君。文庙祭祀孔子和孟子,武庙祭祀关羽和岳飞。合称道家四庙,属于官庙。四庙之中,始祖庙为首。

这本身不新鲜,可新鲜的是,规定了道官等级以及仪式。

道官根据庙宇大小和职务,分为天师,道长,道师,道子四等。道官必须由“士”来出任,其中武庙还必须由华夏武士出任道官。

当然,唐国现在不可能有道官,但先设置好,总归没有错。

最高等的始祖庙,称为炎黄帝宫;最高等的老君庙,称为太上道宫。最高等的文庙,成为至圣文宫。最高等的武庙,称为忠武神宫。

宫以下,按照规模称为庙,观。

老君庙已经建好,崔秀宁根据李洛的意思,直接将老君庙改成了海东道宫。再令日国苦力修建炎黄帝宫,至圣文宫,忠武神宫。

四庙按照不同的时节祭祀。祭祀时的礼仪,类似孔庙。凡军民官吏遇到婚丧嫁娶等事,都要去附近的某庙祷告祈福。

甚至,将神话中黄帝飞升的三月三日,定为“飞天节”。

李洛煞费苦心搞出这个,就是为了强大华夏本土宗教的力量,建立民族信仰,提高凝聚力。

有了这个,人口众多的中原,再也不会被异族轻易征服。

…………

“夫人,请看此刀,乃日国工匠用百炼刚精心打造,很是锋利。”

在规模最大的匠造处,顾铠正将一把新打造的唐刀,小心翼翼的递给崔秀宁。

唐刀,也是根据李洛的意愿打造的武官制式佩刀。锐士以上军衔,以及华夏武士,警官,皆可佩戴此刀,也是身份的象征。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