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北军在诸吕之乱中的立场,又使得刘弘潜意识中,无法完全信任这支光荣的部队。
偏偏北军的问题,由于其本身与关中百姓盘根错节的情感纽带,还不用简简单单用一句‘一日不忠终生不用’来解决。
对于这件事,刘弘可谓是伤透了脑筋。
最终,刘弘也只能是试探着拿出一个折中,且十分耗费心力的办法:保留编制,定点甄别高层军官,并在一定程度上打乱重组。
而对于周勃下狱一事冷眼旁观,便出于刘弘这个方面的考量——刘弘想看看,周勃在军中的威望,究竟高到了怎样的地步。
此事,非但关系到北军日后的发展,还关系到刘弘对汉室军队的认知,以及对枪杆子的掌控。
但最终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除了那三个前来求情的北军校尉之外,刘弘完全分不清其他的人,究竟是出于什么缘故,才决定为周勃求情。
例如原南军那几个跳出来的二货,可能是单纯出于对老乡的情谊,才跳出来为周勃开脱;朝中的官僚,也大都以‘时值大乱之际,赫然治罪当朝三公,此亲者痛仇者快’这种大局的角度,来劝说刘弘暂时释放周勃。
甚至就连皇党一系的官员,如虫达、张苍等人,也都曾隐晦的提醒过刘弘:陛下,至刚易折啊···
北军那三个校尉,自然是周勃的爪牙,张苍等心腹,也确实是从大局的角度出发,才提出这样的意见。
但其他人呢?
该如何甄别?
结果就是:只要嘴上说着‘以大局计’的,都只能按照忠臣处理。
这使得刘弘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落入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周勃,是肯定要放出来的。
别说叛军檄文中一句‘太尉曾言’了,哪怕是真的私下说过这句话,到了周勃这个高度,也不是皇帝说治罪,就能治罪的了的。
在这个世代,朝堂绝对不会奉行什么‘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也不会认为贵族犯罪与泥腿子犯法应当同样处置。
——爷们儿拼死拼活立下战功,图的是什么?
可不就是遇事儿的时候,能因为曾经的战功,得到点特权?
如果没了特权,那也没有建功立业的必要了,大家伙在家里做个土财主多好——反正皇帝说治罪就治罪,没差。
说到底,此次为周勃求情的绝大多数官员,都不是为了周勃;而是看着身居三公之位,食邑近万户的周勃‘不小心’犯了点错,就被捉拿入狱,顿感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且先不论对特权阶级的看法,光从实际角度出发,刘弘也不敢孤身一人与整个天下,与整个时代作对。
所以,周勃早晚是要放出去的。
尤其是现在,拿不出其他确凿证据的前提下,周勃出狱可谓指日可待。
但这,就让刘弘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说抓的是你,说放的也是你,到底闹怎样?
用此时的话说,就是‘陛下置公卿二千石者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