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刘弘地回答,证实了田叔的猜测。
“卿任少府,首当其冲者,当以此‘财图’之法,厘清少府账目;及府库钱、金、粮、布等几何?录入册之田几何?上林苑租赁之田几何?”
“厘清府库之存,来日少府之账目,卿便以财图之法记于册,旬月核查,每三旬一呈账目与朕观。”
对于少府,刘弘寄有非常大的期望!
在原本的历史上,文、景二帝直接将农税减半,将口赋砍掉三分之二,却并没有使国家更为贫穷,反而是在武帝时,留下一个存钱达数百万万,存粮数千万石的府库!
按道理来讲,税赋都被大幅削减,国家财政收入本应该也骤降才对。
但刘弘很清楚:景帝朝时,三十税一的农税,以及每人四十钱的口赋,就可以为汉室带来每年四十万万的财政收入!
而刘弘现在以十五税一的农税,每人一百二十钱的口赋,却只能得三十万万钱。
通过简单的乘除法就能得出:同等人数、田亩之下,景帝每年能有四十万万财政收入,刘弘应该有八十乃至九十万万钱才对?
实际上,真正让景帝以如此低的税率,还能收到比刘弘此时还多的财政收入,其关键节点,正是因为少府的存在。
文景之治,大部分人都认为主要功劳属于文帝刘恒,而景帝只是延续了‘轻徭薄税,与民休息’的政治纲领。
而文帝之所以被称之为‘文景之治’的主要功臣,是因为减税的‘阵痛期’,完全是由文帝独自吞下的。
历史上,文帝扫除诸侯功臣势力,旋即宣布农税减半,口赋减至原来的三分之一,第二年,汉室的财政收入便只有十四万万钱!
国库收入农税九万万,少府收入口赋四万万;府库的老鼠都被饿死不说,那几个老鼠还荣幸的被载入史册!
当是时,宫廷嫔妃裙不拖地,太后薄氏为了勤俭节约,更是不惜亲自养蚕织布,用来做衣服。
文帝更是以皇帝之身,在皇宫之内亲自种田,提倡简约之风,彻底堵住被低微俸禄折磨的苦不堪言的朝臣百官——朕都下地种田了,尔等还想怎样?
靠着十数年饭不逾三菜一汤,衣不着锦缎貂裘的贫苦日子,文帝带着整个统治阶级,硬生生挺过了减税的阵痛期,迎来了大丰收——天下人口上涨三分之一,户口数翻一倍!
到文帝晚年,时为太子之身的景帝监国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在三十税一,口赋四十钱的前提下,重新回到了每年三十万钱,并以每年二到三万万的涨幅稳步提升。
最终到景帝驾崩时,汉室的财政收入在此税率下,已经达到了每年六十万万钱之巨!
在这个过程中,文帝刘恒是如何在国家财政收入不及原本一半的情况下,还能保证中央行政效率不降反升,军队的数量不减反增,新设飞狐、霸上、棘门等常备野战部队,并使其具备战斗力呢?
答案是:少府。
靠着上林苑官田产出的粮食,租种给百姓田地所得租税,以及织室夜以继日缝制而成的布匹,少府几乎以一己之力,养活了身处减税阵痛期的汉室政权!
甚至于在历史上,景帝平定吴楚之时,被战事一下掏空的少府,在武帝登基之后,又重新攒下了超过三百万万钱的府库存款!
在武帝爷掌权,并打算开启汉匈战役时,豪气的扔出足以供给十万大军,于塞外作战十年的钱粮!
最恐怖的是:这是少府的库存!
国库还没算上呢!
国库和少府的收入,可是‘六四分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