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的意义其实也不大,无非是工资两千、三千还是四千的区别。
因此大家都是选择了躺平,过着简简单单的生活,拿着每个月两千、三千左右的工资。
饿肯定是饿不死,房价5000左右,基本涨不上去,而且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地,盖房子住。
公交车一般晚上六点就收车了,因为这个时间,大多数人都已经下班了。
而魔都的地铁要开通到接近晚上十二点,晚上六点的时候,魔都的夜生活还没开始呢,因为白领们都还没下班。
另外,家乡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像许秋和朋友出去玩,就是正常的吃饭、喝酒、KTV,这边甚至连专门的酒吧都没有,更别说新兴一些的,为年轻人打造的剧本杀、密室、VR了。
娱乐活动的匮乏,也会造成一些社会现象的出现。
比如,当直播行业火起来以后,不少县城里中年男性纷纷“中招”,给年轻女主播大量刷钱。
其实也很容易理解,他们在平常根本接触不到这种级别的女性,就算去那种不正规的大保健店里面,看到的也都是些歪瓜裂枣。
毕竟“小姐”这个职业,她们在哪里都是工作,有条件的肯定会选择到一二线找机会,期望的收入更高嘛,那么剩下给五线城市的,必然就是些歪瓜裂枣。
而网络上不同,几乎全部都是“仙女”,
当县城的中年男子邂逅了这些“仙女”,就会有一定的概率,把持不住自己XX以及钱包。
再加上,县城的生活成本很低,很多中年男性,尤其是那种不打牌、不抽烟、不喝酒的,他们属于有钱也花不出去,手上一直都有些闲钱,工作稳定,对金钱也没什么追求。
而“仙女”的一声“大哥”却能让他们获得极大的满足,因此直接几千、几万的往外丢,只为一声“大哥”也不奇怪。
许秋和朋友们连着交流了几天感情,开始着手开展实验方面的事情。
毕竟,这个寒假,有一个月的时间,也不能完全浪费了。
而且,在系统的帮助下,这一个月的时间,完全可以顶得上现实中的一年。
现在叠层器件已经取得了突破,算是给ITIC系列受体进行了完美的收尾,许秋打算接下来继续开发Y系列受体。
之前,Y1-Y4的材料,分子结构都是比较类似的,中央DAD单元都是一模一样的,基于NT单元为A单元,两边有两个TT单元作为D单元。
它们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端基,Y1用的是ICIN,Y2-Y4用的是ICIN的衍生物。
其中,性能最佳的Y3材料,端基采用的是ICIN-2Cl。
虽然之前因为许秋专注于叠层器件,分配给Y系列受体的算力比较少,但因为摸索时间足够长,所以现在也找到了一条合适的路径,得到了一种高性能的Y系列受体分子,许秋将其命名为Y12。
其实,从分子结构上来看,Y12和Y3相比改变也不大,就是把中央DAD单元中带有侧链的NT单元换为了不带侧链的BT单元,同时在原先不带侧链的TT单元上引入侧链,补足溶解性,端基采用的是ICIN-2F。
至于这种材料为什么被命名为Y12,主要是因为邬胜男已经把她合成的几种材料命名为了Y5、Y6、Y7。
许秋也不打算和她抢,就直接从Y11、Y12开始命名。
刚好也可以进行区分:Y1-Y7的中央DAD单元都是基于NT的,Y11、Y12则都是基于BT的。
Y11、Y12的唯一区别,就是前者采用的端基是ICIN,后者是ICIN-2F。
最终,基于的器件,效率最高做到了相比于之前J4:Y3体系的14.8%,算是非常大的突破。
虽然叠层器件的效率目前已经做到最高17.3%,但如果单结也能达到17%,甚至18%的话,同样也是CNS级别的工作。
像CNS这种档次的期刊,在没有够到这个门槛的时候,研究者想要发表一篇非常的困难。
不过,一旦跨过了这道门槛,再想发表CNS的难度,其实就没那么大了。
尤其是在许秋已经走到有机光伏领域的最前沿,还能开挂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