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453 有机光伏领域公认的一道大门槛,成功跨过!(求订阅)

453 有机光伏领域公认的一道大门槛,成功跨过!(求订阅)(6 / 6)

如果还能做的更高一些,比如16%,冲击CNS成功的概率就更高一些。

而且,能不能上CNS是需要运气的,编辑的态度、审稿人的认可程度都是不确定因素。

就算是普通的学术大佬,也不敢说自己做出来的一项工作,就一定能发表在CNS上,除非是诺奖级别的学者,那另说。

毕竟CNS每年文章收录数量有限,成百万上千万的研究者,去竞争每年几千个名额,还是有些困难的。

但不管怎么说,许秋现阶段取得这样的成果,一篇《自然》大子刊基本上是没跑了。

因此,许秋打算做两手准备,首先肯定是优化叠层器件的性能,力图继续向上突破,16%、17%、18%。

但假如当下的体系迟迟无法突破的话,那就以15%的效率去投稿《自然》或者《科学》。

如果被拒稿或被建议转投《自然》大子刊的话,那么就勉为其难的在《自然·能源》、《自然·材料》、《自然·光电》这三个和有机光伏领域相关的《自然》大子刊中挑选一个。

其实,许秋之前也有想过要不要把Y系列受体拿来做叠层器件。

当时的想法是不太愿意在同一篇工作中,出现叠层和Y系列受体两个概念,这种就有些浪费。

本来两个都有望冲击CNS的体系,合在一起,就算能发一篇CNS,那也是亏的。

虽然有这般的考虑,但许秋也在模拟实验室中尝试过这种想法。

反正先把结果做出来,要不要合起来发表到时候也是自己说的算。

最终的结果表明,现阶段Y系列受体与叠层器件并不适配,最高效率并不如以IDIC-4F为代表的ITIC衍生物,就连15%的门槛都过不去。

要知道,基于Y系列的二元器件,最高效率都已经做到14.8%了。

而将其用于叠层器件,效率还突破不了15%,那就没太大意义了。

许秋尝试分析了一下原因。

他觉得可能是因为Y系列受体太过“完美”,当它与J4给体共混后得到的有效层薄膜,可以在300-900纳米范围内实现优异的光吸收,这也是Y系列体系能获得20毫安每平方厘米的原因。

把这样的一个完美体系,应用在叠层器件中,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如果把Y系列放在底电池,它会把大部分的光都吸收了,留给顶电池的基本上就剩不下什么了,从而导致两个电池的电流密度极度失衡,比如底电池20+,顶电池6。

因为是串联的结构,所以最终整体电池的电流密度就变为了6毫安每平方厘米,导致器件性能显著下降。

而如果把Y系列放在顶电池,那它就只能吃到经过底电池吸收后残余的光,原本那么好的性能也就浪费了。

本来能有20+的电流,可能现在就只有12了,最终器件的效率很难超越它本身不叠层时的状态。

换言之,Y系列可以自己当C,不需要辅助就能发挥的很好,同时因为太过优秀,也找不到一个能与之打配合的辅助。

而让Y系列去打辅助,又有些屈才了,并不见得比其他专业辅助表现的更好。

也可以这么说,叠层器件其实是将两个不那么完美的器件组合在一起,从而得到一个较为完美的器件。

Y系列材料的完美表现,放在叠层器件中,反而变为了一种不完美。

PS:这个月的月票不知道能不能破千,摆碗求月票。

PS2:最近的更新量应该会多一些。

最新小说: 狂龙下山:我是国手仙医 徒儿你无敌了,快下山去吧 末世:求生游戏,我跟丧尸学斩仙 饥荒年,我囤货娇养了古代大将军 狱出邪龙 真千金她一抬眸,海城大佬齐低头 九阳绝脉:下山后我无敌了 无敌纨绔,归来祸乱天下! 我入狱五年,出狱已无敌 联姻多年后,她重生了